县域金融生态现状及优化策略
2016-10-25蒙荣君
◎蒙荣君
县域金融生态现状及优化策略
◎蒙荣君
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队伍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积极采取干预策略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县域金融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金融生态即金融运行的外部基础环境,是对金融市场形成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多种因素的总和,它与区域性的资金流动,金融发展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并具有动态平衡关系的有机体。县域金融生态,对县域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积极分析县域金融生态现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十分必要。
县域金融生态现状
随着各级政府对县域金融事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在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
金融资源吸纳能力弱。资本的逐利性会对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县域经济情况参差不齐,但总体远远薄弱于城市经济,加之许多县域经济体系内缺乏优势产业,导致县域经济体系对资本及相关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较为薄弱,甚至县域内的资本也难以转化为本区域内的金融资源,导致县域金融运行环境整体不佳。
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目前,县域征信系统尚不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个人、企业信用体系残缺,信用风险监测难度大,同时,不少中小企业存在财务信息失真、披露虚假信息乃至诈骗的情况,导致县域信用环境不佳。除此之外,目前县域信用体系开放度不足,投资者很难及时获取真确、真实的个人、企业信用信息,为贷前调查和贷后跟踪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导致信用关系恶化、逃废金融债务的情形普遍存在。
金融债权落实风险高。首先,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内控体系不健全,信用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其贷款;其次,中小企业中,创新型、高新技术型企业为数不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差;此外,一些法治意识淡薄的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未能按规落实金融债权甚至逃废银行债务,造成债权清偿率降低。以上情况均使得县域金融债券落实风险较高,严重干扰了县域金融生态平衡。
县域金融生态优化策略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氛围。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氛围对于提升群众金融知识水平,提升社会各界参与县域金融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相关部门应强化宣传教育,普及金融生态常识,使金融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并强化社会信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信用意识。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渠道宣传金融生态知识、介绍先进典型和反面案例,为县域金融生态建设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突出政府主导作用。 为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监管职能,政府应在县域金融生态建设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当好监管金融市场行为主体,而不去干涉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此外,县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对金融市场发展的服务职能,尽可能地为县域金融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保障制度,并与银行、中小企业、中介机构等取得密切的沟通,及时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和监督策略,进而推进县域金融生态的全面优化和协调发展。
优化金融信用环境.为优化县域金融信用环境,政府、银行、中介结构等相关部门应联合建设信用信息数据库,采用统一的信用采集标准,规范、全面地录入个人、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建立信用信息查询、调取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投资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用信息,进而对信用风险做出合理判断,对征信额度、征信时间等作出合理决策。除此之外,应建立合理的信用奖惩机制,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个人和企业给予积极宣传并提供支持、优惠政策,对违约行为、个人和组织进行通报并加大对其监督惩罚力度,通过提高失信和违约成本来约束和敦促债务人及时履约。
改善金融司法环境.改善金融司法环境,对于减少金融违法犯罪和净化县域金融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从以下几点做起:坚持司法公正,提升执法效率,对金融案件的准备执行、强制执行、报结执行、延期执行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执行,并详细记录执行情况;加快金融债券案件审理效率,提升金融案件的结案率和执行效率;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和追踪各种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目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仍不理想,这对民间资本的运作、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均是不利的。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需要政府、司法机关、企业等机构和组织在充分认县域金融生态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义务,共同构建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氛围,净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