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6-10-24杨静
杨静
思维导图是一种创造性的、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也是极佳的记忆路线图,它能帮助人们改善思维习惯,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那么如何让科学、高效的思维工具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呢?我们在略读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一、思维导图——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它运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语言、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绘制思维导图简单、有趣,只需要普通的白纸、彩色笔、大脑和想象。具体做法是:在白纸上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分支上都写上不同概念的关键词或短句,或是画上不同色彩的图像,把每一概念分类并且有层次地分布在图上。绘制思维导图符合学生发展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在6至12岁之间,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而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记忆力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的,以机械识记为主。生动情节或鲜艳图片的学习内容,能很快地在儿童脑海中重复再现。他们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思维导图自然弯曲的线条、生动活泼的画面、丰富变化的色彩更能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以及保持学习的专注力与记忆力。
二、思维导图在略读单篇文本教学中的运用——检视阅读,整体把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19课《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荒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则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保护环境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情节生动,语言流畅,好读易懂。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将此文定为略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初次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略读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直奔中心,明确“心愿”;二是一路见闻,萌生“心愿”;三是品味表达,领悟“心愿”。学生先初读课文找出关键句,知晓云雀心愿——“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再浏览课文思考“小云雀跟着云雀妈妈飞到了什么地方,看见怎样的情景,明白了森林的哪些作用”,并绘制思维导图,用简单的图画或简洁的词语概括介绍;最后借助思维导图,有条理地说说森林的重要性,并练习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为了降低绘制思维导图的难度,教师设计了线状示意图,学生读文后,用涂鸦的形式画出组织框架,抓住关键内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思维导图生动活泼的画面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还有效地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维导图在略读多篇文本教学中的运用——主题阅读,分析比较
《白鹅》《猫》是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第七单元“人与自然”中的两篇文章。《白鹅》的作者是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从叫声、步态、吃相等不同角度选择材料,生动描绘,还叙述了白鹅对家庭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猫》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文章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特点,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两篇文章对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抓住特点、分层描述,引导孩子细致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提供了范例。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白鹅》,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白鹅的高傲。学生浏览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词句,全班交流汇报。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从不同角度选择材料。一是写白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二是写白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像净角出场,傲然站立;三是写白鹅吃饭,三眼一板,丝毫不苟,有人侍候,架子十足;最后文章写白鹅的贡献,物质上,生蛋供人们食用,精神上,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教师用图解的形式、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关键图,形成思维导图板,画在黑板上。学习《猫》,重在迁移运用,采用自学的方式。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眼中的猫有什么特点,抓住其特点,作者选择了哪些角度描写。学生自由绘制思维导图后,全班交流汇报。文章先讲猫的性格古怪,从三方面具体描述。一是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二是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三是猫既胆小又勇猛。这些互相矛盾的表现集于猫的一身,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显出了它的古怪。文章还写了刚出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也从三方面描述:小猫什么东西都玩儿,玩儿起来不怕摔跟头、不怕撞疼,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写出了小猫旺盛的生命力和朝气,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幅思维导图,可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点:主题相同,都是关于动物的;命题方式相同,即以动物的名称为题;表达情感相同,即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表现手法相同,都抓住事物的特点选择不同角度描写,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明贬实褒,寓褒于贬。由此,学生知晓写一种喜爱的动物,可以抓住其特点,多方面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尝试习作。
绘制思维导图、比较分析、交流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围绕主题,比较,分析,发现,把握文本共性特点,习得文字表达的方法。这样一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掌握。
通过一个学期在四、五年级十多篇略读课文教学中的尝试,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效果显著。对学生而言,学生动手、动脑绘制思维导图,既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与同伴、教师分享解读文本的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进入思考阶段,还能发现新问题,对文章进行全方位解读,发散思维,培养表达和思考的能力;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的复述、背诵,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文章,养成“无师自通”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文章的能力。对教师而言,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整体架构文章,还能清晰课文教学思路;教师依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补充学生所未能理解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凭借思维导图总结反思,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