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菱学诗

2016-10-24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香菱钱穆咏梅

叶水涛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姑娘想学作诗,她向林黛玉请教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林黛玉听了,告诫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林黛玉向香菱推荐了《王摩诘全集》,以及李白、杜甫的诗,让她先以这三个人的诗“作底子”。林黛玉才华横溢,心高气傲,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对诗词有独到的看法。然而,陆放翁的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何以“断不可学”?书中林黛玉没有进一步解释。读钱穆先生的《谈诗》一文,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钱穆先生说:“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叫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不见有意境,不见有情趣。无意境,无情趣,就算有此人,也只是个俗人。仅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作俗,至于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寥寥几句,令人豁然开朗。陆放翁这诗的缺陷,在于“背后没有人”。修辞固然是精到的,可假若一种文字里,看不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旨趣,这样的文字,如何感染人?又如何不俗?

陆放翁另有《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脍炙人口。为什么?因为诗人借梅花写出了深深的失意、无奈与惆怅之情。古往今来,咏梅之诗词无数,但这首词以鲜明的梅花形象,写出了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它以拟人的手法,融合诗人的情感和意趣,构成贴切生动的意境,见人之所共见,写诗人之独有,能唤起读者普遍的情感共鸣。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样咏梅,则写出了梅花的别样风骨,乐观、坚毅、自信、旷达,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它与陆放翁笔下梅花的清凄冷落,构成鲜明的艺术对比,展示了诗人不同凡响的广阔胸襟和昂扬磅礴的激情。

诚然,陆游诗词中也不乏英雄豪迈的气概。著名歌词作者阎肃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言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这风是‘铁马秋风,这花是‘战地黄花,这雪是‘楼船夜雪,这月是‘边关冷月。”其中“铁马秋风”取自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取自“楼船夜雪瓜洲渡”。这些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诗人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这种爱国之情寓于各种意象,其间蕴含着壮志难酬的深深失意与无奈。所有这些,都刻有陆放翁鲜明的个人印记,这是独特的艺术感受,是独到的艺术境界,因此,为人们熟记并广泛引用。可见,诗词无论豪放或婉约,都要有鲜明的个性,言近而旨远。陆放翁诗词之得失皆缘于此。

林黛玉为什么特别推崇王维、杜甫、李白?王维被称为诗佛,诗词超尘脱俗,意趣高远且“诗中有画”。杜甫为诗圣,那种工整严密的诗作沉郁顿挫,洋溢着家国情怀与人文关切。李白为诗仙,那奇瑰的想象、放飞的激情、飘逸的诗风构成了潇洒不羁的浪漫风度。杜甫、李白尤为其他诗人所不及,他们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给当今的语文教学诸多启示:1.以经典为范本,作借鉴,取法乎上;2.教者须有专业的水平和眼光,见解独到;3.教学指导须有破有立,有章可循,而非泛泛而谈;4.作文忌无病呻吟,敷衍成文。从史学泰斗钱穆先生的解诗,可见文史不分。中小学教师须有学术造诣,分析文本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香菱钱穆咏梅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