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关节活动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作用

2016-10-24赵建军

武警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活动度偏瘫肢体

赵建军



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关节活动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作用

赵建军

早期脑卒中;偏瘫;生物刺激反馈;关节活动度训练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老年人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减轻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我院引进了MT生物刺激反馈系统(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仪),结合关节活动度训练改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取得较好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08至2015-08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男39例,女31例,平均(58.3±3.6)岁,平均病程(18.63±2.3) d;脑梗死 52例,脑出血 18 例;左侧偏瘫 45 例,右侧 25 例。对照组,男42例,女28例,平均(59.38±3.9)岁,平均病程(19.25±2.7) d;脑梗死46例,脑出血 24例;左侧偏瘫50例,右侧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首发,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既往有脑血管疾病且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以及严重心肺肝肾脏器功能不全者等。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待患者神经症状、 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开始康复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外,早期进行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联合关节活动度训练。

1.3.1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1)被动运动:坐、卧位、良肢位摆放、被动牵伸进行抗痉挛治疗;各关节被动运动幅度应以不引起疼痛为准;轻叩肌腱,利用上下肢联动诱导患肢运动,进行肩关节的被动及主动运动;(2)助力活动:肢体功能改善时可使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运动;(3)主动运动:进行上下肢的主动运动,自主进行体位变化,平衡及步行训练。1次/d,每次20~30 min,共治疗30 d。

1.3.2生物刺激反馈系统(MyoTrac)治疗将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或将患者有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了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收缩,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应用生物刺激治疗仪:1次/d,每次20 min,共治疗30 d。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神经缺损状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评分法分级进行评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1.4.2Barthel指数评定包括饮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小便控制、如厕、床椅移动、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以日常生活能力程度的方法区分等级,计分为0~100分。0~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41~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61~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100分为生活自理。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比较治疗效果。

2 结  果

2.1Fugl 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两组治疗前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83.74±4.53)分,高于对照组(51.86±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75.12±7.1,高于对照组43.9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n=7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  论

在疾病早期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尤为重要,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防止关节发生活动受限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常用方法有体位的设计、体位变换(良肢位、功能位)和徒手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本研究中,笔者应用徒手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该方法是指利用徒手对麻痹、疼痛等原因导致的活动受限、不能进行主动或辅助运动的患者所采用的训练方法。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是将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6]。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显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促进脑梗死后脑内侧支循环建立,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调节脑缺血区神经递质水平,以利于患者的康复[2-4]。文献[5]报道,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针灸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亦有很好的效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看到肌肉的电活动,患者想要从仪器上看到电信号,就必须进行自主用力,使电信号达到阈值,当患者的力量增加后,相应的阈值也会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应用该仪器,患者不但能了解自主运动对肌肉的控制情况,尽快学会调节上肢的运动功能,也能积极配合治疗与训练,增加治疗的信心。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传统的内科治疗及康复指导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生物刺激反馈、关节活动度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的肌力启动明显提前,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关节活动度训练,能有效提高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残存的肢体功能;该方法无任何不良反应,能使患者更直观地看到自己配合训练的成果,从而提高康复运动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Pang J,ltano T,Sumitani K,etal.Electroacupuncture attenuates both glutamate release and hyperemia after transient ischemia in gerbils[J].Am J Chin Med,2003,31:300-303.

[3]程安龙,马燕红,沈晓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5):112-113.

[4]Moreland J D,Thomson M A,Fuoco A R.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o improve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after stroke:ameta-analysis[J].ArchPhys Med Rehabil,1998,79:134-140.

[5]TeaseU R W,Bhogal S K,Foley N C,etal.Gaitretraining post stroke[J].Top Stroke Behabil,2003,10:34-65.

[6]朱瑞华,腾飞,周娜,等.血清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6):496-499.

(2015-09-19收稿2015-11-19修回)

(责任编辑尤伟杰)

赵建军,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102100,北京延庆区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R742.3

猜你喜欢

活动度偏瘫肢体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World Integrated Medicine Master SHI Xuemin (石学敏)
肢体语言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