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振支座布置对多、高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2016-10-24张磊吕航陈章彦毛捷

广东建材 2016年7期
关键词:铅芯层间剪力

张磊  吕航  陈章彦  毛捷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隔振支座布置对多、高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张磊吕航陈章彦毛捷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在相同数目的组合隔振支座不同的布置方案中结构的动力反应,寻找更优的隔振支座布置思路达到隔振支座更充分的使用。以6层和16层的框架结构为研究模型,使用ETABS分析对多遇地震下结构在4种不同隔振支座布置的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层建筑中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基础的外围能更好减少建筑的层间位移,而对层间剪力的影响很小。

框架结构;支座布置;时程分析

1 引言

唐山、汶川地震的深痛教训使我国的建筑设计人员深刻意识到建筑抗震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隔震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较以往的抗震技术,新的隔震技术更经济而且有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1]。目前国内新建的重要建筑和桥梁中很多已采用隔震技术。而在我国的隔振建筑中大多使用了隔振支座。赵大海[2]提出了不同的支座布置方案将对同一建筑产生不同的减震效果,如周云[3]指出支座的布置会影响隔振层的刚度中心从而进一步影响隔振效果。所以,为达到好的减震效果,隔振支座的优化布置很有必要。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相同的多、高层建筑采用不同的隔振支座布置进行动力分析,探讨更优的隔振支座布置思路。

2 结构概况

模拟结构为6层和16层的框架结构。隔振层层高1.6m,首层层高4.2m,标准层层高3.6m。其中钢筋混凝土梁柱使用的材料为C30混凝土和HPB300、HRB335钢筋。除首层柱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其余柱截面尺寸为700 mm×700mm。主梁截面尺寸为700 mm× 300mm,次梁截面尺寸为600 mm×300mm。各楼层平面布置相同,结构平面图见图1。

设计结构在8.5级地震下的反应,查抗震规范得结构特征周期为Tg=0.45s,周期折减系数取0.8,地震波的输入采用1条人工波、2条天然波和LUS波同时作用于X轴和Y轴的天然波组成。其中LUS-X+Y波作用于X轴的比例为1,作用于Y轴的比例为0.85,相反LUS-X+Y波作用于X轴的比例为0.85,作用于Y轴的比例为1。整个隔振层共设27个隔振支座,由11个叠层橡胶支座和16个铅芯橡胶支座组成。

图1 结构的平面图

铅芯橡胶支座采用型号为LRB700,竖向刚度为4148kN/mm,100%水平性 能 的等效水 平 刚度 为2496kN/m,屈服后刚度为1380kN/m,屈服力为122.7kN。叠层橡胶支座采用型号为 LNR700,竖向刚度为3641kN/mm,100%水平性 能 的等效水 平 刚度 为1350kN/m。

3 不同隔振支座布置下的效果分析

为比较隔振支座的不同布置方式对建筑的隔振效果的影响,共采用4种方案模拟不同的隔振支座布置方式,方案1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基础外围,方案2和方案3分别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基础的Y轴、X轴方向,方案4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基础3个凸出位置。四种方案布置图见图2。

图2 隔振支座的布置

表1 结构的振动周期(6层)

表2 结构的振动周期(16层)

表3 多遇地震下X方向基底剪力(6层)

表4 多遇地震下Y方向基底剪力(6层)

3.1结构的振动周期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模态下不同的隔振支座布置方案对应的结构振动周期不同。其中方案1和方案4的震动周期小于方案2和方案3。相同情况下,结构的振动周期越大,建筑的隔振效果越好[4]。也就是说方案1和方案4的结构会吸收更多的地震能,会使基础的剪力比方案2和方案3的大。说明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结构的基础外围会使结构吸收更多的地震能。

另外在相同的隔振支座布置下,在6层的建筑中隔振结构的周期比非隔振结构的周期大2.8~3.0倍。而在16层结构中隔振结构的周期比非隔振结构的周期大1.7~2.0倍。分析可知,建筑物越高自振周期越大,也就越远离场地卓越周期,同时利用隔振技术延长建筑的振动周期达到减震的效果就越弱[5]。说明在多层建筑中采用隔振减震会比高层建筑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表5 多遇地震下X方向基底剪力(16层)

表6 多遇地震下Y方向基底剪力(16层)

图3 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基底剪力

3.2多遇地震下结构基底剪力

由表3、表5和图3(a)、图3(c)观察可知当地震波作用在结构X方向时,基本上方案3的建筑基底最大剪力要比方案2的小;相反由表4、表6和图3(b)、图3(d)观察可知,当地震波作用在Y方向时,基本上方案2的建筑基底最大剪力要比方案3的小。分析可知,由于方案2的铅芯橡胶支座主要沿Y轴布置,结构在Y轴的铅芯橡胶支座多,相对基底剪力分配到Y方向就要小于分配到X方向。同理,方案3相对基底剪力分配到X方向就要小于分配到Y方向。

表7 多遇地震下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6层)

表8 多遇地震下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6层)

表9 多遇地震下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层)

表10 多遇地震下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层)

由表3、表4和表5、表6或图3(a)~(b)和图3(c)~(d)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得方案1和方案4的结构基底剪力比较接近,且方案1和方案4的基底剪力最大值较方案2和方案3的略大。在6层建筑中,他们的差值约0.5%,而在16层建筑中,他们的差值约1.5%。说明类似方案1和方案4将铅芯橡胶支座尽量布置在基础外围要比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靠近基础中心产生更大的基底剪力,且这种效果在高层建筑中更明显。而在底层建筑中我们可以忽略不同隔振支座布置对基底剪力产生的差异。

3.3不同方案的最大层间位移

由表7~表10或图4可分析,即使在相同的隔振支座数目下,采用类似方案1将铅芯橡胶支座沿基础外围布置,会使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小的层间位移角。

对比图4(a)和图4(b)可以看出,采用方案2和方案3将铅芯橡胶支座在单一方向时,结构受地震作用方向不同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反采用方案1将铅芯橡胶支座沿基础边缘均匀的布置时,结构受地震作用方向不同的影响很小。

而对于方案2和方案3受不同地震作用方向产生的层间位移角差异的原因分析可知,由于方案2的铅心橡胶支座沿Y轴布置较多,使得建筑在X轴方向刚度比Y轴方向刚度小,结构在Y方向更“柔”,从而观察表7~表10或图4可知,总体上方案2会使建筑在Y方向产生更小的层间位移角[6]。同理,在地震作用下,方案3使得建筑在X方向产生更小的层间位移角。

而地震作用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均匀地布置隔振支座会达到更加稳定的减震效果。

图4 多遇地震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

4 结论

本文对结构相同的6层和16层建筑在4种组合隔振支座布置下采用ETABS进行动力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⑴同一建筑,采用隔振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地震作用,且多层建筑采用隔振技术的效果比高层建筑更明显。

⑵对于多层建筑,在使用相同数量的组合隔振支座布置时,将水平刚度大的隔振支座(如铅芯橡胶支座)尽可能布置在结构外围,可更好地减小建筑的层间位移角,而对建筑基底剪力影响不大。

⑶完全相同的建筑,在组合隔振支座相同的情况下,将铅芯橡胶支座沿建筑外围布置会使建筑的振动周期减小,建筑基底剪力变大,建筑层间位移减小。

⑷由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不可预测,在进行组合隔振支座布置时,为使隔振效果更加稳定,要尽可能均匀地布置隔振支座(如方案1)。●

[1]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地震出版社,1997.116-139.

[2]赵大海,刘伟.不同支座布置下组合基础隔震结构能量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2):269-274.

[3]周云,张季超,唐玉果,等.广东科学中心 E区隔震支座的优化布置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4):183-191.

[4]SKINNER R,ROBINSON W,MCVERRY G.工程隔震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5]克拉夫,CLOUGH R,彭津,et al.结构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1981.

[6]黄襄云.层间隔震减震结构的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7]魏陆顺,周福霖,任珉,等.三维隔震(振)支座的工程应用与现场测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27(3):121-125.

[8]吕西林,朱玉华,施卫星,等.组合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43-49.

[9]GB500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2001.

[10]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2008.

[11]陈浩文.厚肉型橡胶隔振支座在地铁周边建筑物隔振中的应用[D].北京:清华大学,2014.

[12]丁攀攀.国内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橡胶工业,2009,56(8):506-510.

[13]和田章.日本建筑的抗震结构与免震、制震结构[J].环境保护,2008,(11):92-94.

[14]李杰.地震工程学导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15]潘盛山,许文俊,庄年,等.双层桥支座布置对抗震性能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30(z1):160-163.

[16]王利荣,吕振华.橡胶隔振器有限元建模技术及静态弹性特性分析[J].汽车工程,2002,24(6):480-485.

猜你喜欢

铅芯层间剪力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沥青路面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大段合采油井层间干扰主控因素研究
Z-pins参数对复合材料层间韧性的影响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
复合式路面层间最大剪应力影响因素研究
铅芯延期体式雷管延期精度影响因素研究
会吐泡泡的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