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欢七则

2016-10-23/

广西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手串石头

凌 丽 / 著

选自《荷塘月》2016年第1期

一、字里寻微

学会捺画的一波三折,连忙把“速”字写十多个,以为合法度,暗自期待得到肯定。

点评说:“束的撇和点,角度应保持四十五度,重心不可偏”。

又写三五个。

点评说:“束字右点偏下,一横往下,点往上,中宫紧收,撇、点在交叉处开伸”。

又写十多个。

点评说:“走之底首点再高点更(往右偏)更理想”。

又写二十多个。

仿佛都照顾到了。我像玄幻世界里的元帅,手持上述点评作书谱,挥毫布阵,那些天赋异能、可作种种变化的笔画兵,该在何地,以何种方式现身,以何种面目作战,皆由我号令。

点评说:“ 这个写得比较成功”。

雀跃。总算初战告捷。数一数,前后四次修正一共写了五十五个。

《笔势论》说,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唯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这“正脚手”、“得形势”、“微似本”、“加遒润”、“加抽拔”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天赋好的,也许在每个过程中发现不足重写一两个字就能修正,像我这种初学者,常常顾此失彼,记得捺画要一波三折又忘记横细竖粗,记得左右对称又忘记点画呼应,每次修正不足得十多个字才能随心所欲。

说到底,还是要心静。静心考虑字的每一笔的长短、粗细、角度、弧度、提按、藏收等变化,以及各笔画间的位置、关联、呼应,并把所有考虑到的细节有条不紊地落实在笔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程度。寻微至此,才知道,写成功一个字多么不容易,字中门道之多远远超出我临阵挂帅前的最高想象。所以说,能把字写好的人,心中都有大气象。

二、闲情偶寄

它来自杭州,名“别院茶”,又名“私房茶”。是一爱书人精制。包装很用心。分享来,曰“共饮一杯”。

我只有几把紫砂壶和一只很大的紫砂杯。细长的茶叶伴着粒粒桂花投入壶中,注入开水成茶。灯下,茶色与杯色相溶,闪着润润的光泽,像流动的老玛瑙,仿佛有黏劲的口感。

但是,它又滑得很,入口就化了,醇厚的滋味伴着馥郁的香气。茶已过片刻,唇齿的余香却久久未歇。

这个时候,最适合读点什么。读那些温软轻柔的花间词?不,应该是《曲院风荷》。这茶香,最衬朱先生的字香。朱先生著有《中国美学十五讲》《八大山人研究》等书,文笔极好,逻辑又严密,时不时穿插有书法、禅宗的理解,很智慧。我何幸!有此闲情,有此佳境。

三、雨夜读经

我不爱雨天,尤其是冬季的雨天,冷得更甚。离下雨还有一两个时辰,我已经嗅到雨的沉郁之味,格外心神不宁。那些不太好的事情都争着跳出来干扰我正常的思绪,这个状态真糟糕。

回到家中,换下微湿的衣裳,打开经书,当我把记忆调取出来,找到上一次阅读的终点。使心与书建立联结时,我于刹那间,归于平静。这便是:正见兴,妄念除。人在同一个时间里,只会有一种念头。当那些糟糕的念头冲进脑子里来的时候,如果拼命想赶它们走,是赶不走的。唯一的办法只有去做、去想对的事情,就没有空闲去做、去想糟糕的事情了。到人宁静下来,一切问题也变得不那么像问题了。

这本经书,一面是很普通的印刷体,另一面是弘一法师手书。以前,为了有一本小开本的经书,我专门找了可印刷的宣纸和香芸纱,选了手写字体排版,然后手工制作成书,使用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又更喜欢没有味道没有表情的印刷体。那些有味道、有表情的手写体,有时候也会把人从专心里拖出去,人本来在读经,读着读着,变成审美了。这个时候,审美对读经而言亦是干扰。

想起前段时间得到的一段视频,王菲念的《金刚经》。王菲的声音真好听,空灵,干净,听着听着,人就迷在声音里了,反倒是念的内容成为次要的东西。主次不分的心啊,生生把美好的声音带成干扰。无论多好的东西,一旦成了干扰,都是应该摈弃的。但佛家的摈弃,不是要你否定它、远离它,而是设法引导自己把正见寻出来,覆盖这个妄念。

四、姹紫嫣红

早起,气候不佳,天色暗灰,腕上的石头手串微微沁出凉意,此时,应借木头慰藉人心。

换上老山檀。手串上的配珠是浓绿的碧玉,满肉的南红,正紫的舒具来。苍凉干涩的木头,孕育出油润明艳的姹紫嫣红,仿佛平静的生活里,忽然加了许多充满幻想的浪漫剧情。它色彩如此协调,入眼即成诗画:

翠生生,红艳艳,草借花眠。

紫星点,暗香连,春归暮卷。

细玩赏,手串上红珠大而少,形状从心所欲,绿珠小而多,形状不逾矩,加上紫珠细细地游走在红绿棕三色之间过渡,每一颗珠子的形状、颜色、数量、体积都恰恰好——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必须拈连在一起同时理解的一体两面。这活泼泼的古老儒家智慧,需要恰当的调和才可成就,偏到哪一面都不足。从这个层面看,这偶然配成的手串格外难得。

它如此美好,自然是我手作中的经典。

五、蝶梦人生

以前我对石榴石这一类珠宝没什么兴趣,总觉得与翡翠、和田籽料比,它们有些一眼看尽的浅,不耐玩。

但我手上这一串,好友的作品,干净的紫珠配上银色的蝴蝶和流苏,妩媚里多了些趣味。手串中充满精心巧思,蝶同小灯笼珠子列队,与流苏遥遥相望,仿佛一个摇曳多姿、顾盼生辉的古代仕女,鬓间挂着这样一串,行走时,衣香细生,有风时,环佩叮当。

两人决定为它写点什么,于是各种拈提增减,把四十个唇齿噙香的字借由起承转合,交织出当下的剧情,大致呈现出我们内心的想法:

衣香绕鬓影,蝶舞轻徘徊。

随风摇曳处,入境生诗怀。

素手凝紫露,霜月画苍苔。

问蝶何所至,珠影叩玉腮。

偶得“霜月画苍苔”一句时,我们乐得忘乎所以:要怎样一只能领会我们在细枝末节用了许多功夫的大手,才会把霜和月布局到我们眼前的苍苔上,聆听我们与蝶的窃窃私语?

炼字完毕,我们给它制作了一本古意的小折页,用来承载这灵魂有诗的时光。这折页,简朴的外表下,深藏着精致的细节:薄薄的紫色进口拼布专用平纹布,包裹着纹理粗犷的茶叶宣,在今与古、轻与重、华贵与朴素、细腻与粗犷中,圆融地合成一种不落两边的视觉效果。

故事到这,还在继续。我有一块茶色的瓜形翡翠,在盒子里沉潜了很长时间,终于,等来石榴石的召唤,盛装演绎一种属于光的精彩。这是一块老油青翡翠,粗看不起眼,但是在光下,它的妙处就彰显出来了:水色相融的底子里,一种迷人的渐变,若青丝氤氲,缠绕着万种风情。石榴石的气质与它很相似,不见阳光,低调,遇见阳光,繁华。设计一份邂逅给这两种石头,让瓜绿和珠紫处于光与净度的调和下,效果是摄人心魄的。

有学珠宝设计的网友对这一套制作写有很精彩的点评,所涉珠宝审美,我甚爱之。民国时有知堂先生做文抄公,把有意思的章句整段整段抄录,再附随想若干,方便后人得到他的阅读趣味。我今效仿,求得网友同意,录之如下:

都说红配绿最难,其实紫配绿更难。紫色本身很难和其他颜色搭配(和万能黑白灰或大地色系搭配不算)。彩色里,就算要搭,一般也是蓝紫搭配。紫和绿的搭配很难玩转,因此时装秀,极少见紫和绿的搭配。珠宝里,紫和绿的搭配不见得没有,但鲜有设计得漂亮的。见过大紫蛋周围镶一圈阳绿翡翠加碎钻做的坠子,只感觉到相当爆发,却没法让人产生优美雅致的由衷赞叹。品位这东西,不是用钱就能砸出来的。配色,是个大学问。

“这一串的妙处也正在这个紫配绿上。茶瓜的绿,不是阳绿不是帝王绿,而是略发暗的青绿,恰恰紫牙乌的紫也不是艳紫不是粉紫,是带点暗的玫紫色。这两个色能配得这么绝妙,就在于它们的色调都偏暗,而且偏色和明暗的程度恰好基本一致。这样的紫配绿,在冲突中制造和谐,才能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说不出的顺眼舒适。材质上,紫牙乌和茶瓜都具有同样的莹润感,用了一个简单的银扣来打破这种单一,同时银扣又是紫与绿对撞的间隔,让紫和绿形成边界,各自维持着原来的气质,彼此对立,又相互吸引,形成一个新的个性鲜明的整体。

文字、色彩、材料,这些艺术类别虽然不一样,但是审美是共性的,把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总有意外的生动呈现。

六、石韵心清

这是由和田籽料雕刻成的竹子。拿到这颗石头的时候,它通体的澄净在瞬间穿透了我,一种无上的清凉无止的柔美醺醺然地弥漫。

随意盘玩,指腹过处,有微微的雾气薄薄地覆于其上,又迅速隐去。这样契合的触感,使我惊喜莫名。它,可是在接纳我的气息?原来,石头是可以这样与人心意相通的。

次日,一个有阳光的早晨,我努力地用镜头去表达它的细节,笨拙的技术使我的手与心背道而驰。无可奈何,逮住在线的哥儿求助,小白的我,得到了非常细心妥帖的解答。朋友们不厌其烦地与我分享自己的拍摄经验,在我仍不得要领时,甚至取了原图去助我分析光圈速度及光线。

用了整整一个早上,拍摄的图片里终于有了我设想的效果,鸣金收兵。这一刻,我的心富足而雀跃。要多大的机缘,才能让朋友们暂时停下手中的事务,在这个温暖的早晨,陪着我一起在光影的世界里捕捉石头的美好呀!

欣赏自己的作品,我意外地发现,有的镜头下,石头竟有些微透,看起来轻盈而飘逸。如果它的题材是个飞天,这样的气质或许更合适。

又有一张图,特定的角度和光线下,微微的棉无处遁形。对照石头,不用上十分的注意力,是分辨不出有棉的,因为棉的颜色和石头的颜色非常接近——但是这样的镜头却给我无意中逮住了。不得不感叹,机缘的巧合无处不在。心下有点遗憾,但这点遗憾并不妨碍我对这颗石头的真心接纳。

这世上,许多事物,美好与缺憾总是共在的,必须有一颗中立的心去看它,如此,心才不被事物牵绊,才能有更多的生活体验。

七、禅是一盆草

我得到一盆兰,忐忑与欢喜同至——恐照料不周,枉费了赠兰人的心意。知我得兰忐忑,朋友笑,你就当它是普通的花,该怎么打理就怎么打理,哪里有那么多顾忌?这话真是精彩,化简为三个字就是“平常心”。

兰在两天之后到来,而网购的植料遭遇“海燕”延迟。我只好抄起家伙四下寻找植料:到几十里外装回一麻袋塘泥,并拖上四楼;又翻墙“偷”碎瓦片;又去一棵老榕树下拾了一麻袋可以捏成粉状的树皮扛回来。我的运气不坏,半天工夫就收集到了所需要的材料。

然后去花店搬回一套三只不同尺寸的花盆,又翻出往日配土剩下的蛭石,各种玩意堆满了阳台。我就像玩过家家的孩子似的调配佐料,而最终装好的盆栽,则是我烧制的菜。

整个过程,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植料们各种组合,形成多种变数,这些变数最终集合到花盆里,成为盆栽的环境。环境是否相宜,就看人对这些变数的理解和选择了。小小的盆栽,仅仅是植料,竟装着无数的玄机。

而它的玄机绝不只是存在于植料里,还有浇水,还有施肥,还有光照,还有温度湿度……这些事务仿佛各自为营,却又相互融通,齐齐指向一处,和合成植株的状态。因此可说,禅是一盆草。

猜你喜欢

手串石头
路上的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什么样的文玩佛珠手串值得收藏
文玩手串有怕
移不走的石头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尽享把玩木手串的乐趣
玛瑙手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