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初探
2016-10-21郝亚东
郝亚东
[摘 要]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机电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因而机电行业急需大量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机电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初级的机电技术人员,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运用机电技术。实习教学作为最快速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正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结合中职教学特点,详细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电工实习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机电技术实习教学的成效。
[关 键 词] 中等职校;机电技术;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115-01
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技能人员,因而中职院校教学的重点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其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往往大于理论知识。随着21世纪机电行业的扩大化发展以及机电技术的飞速提升,社会发展对于机电人才的需求量逐步扩大,企业对机电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教学是中职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最直接、最快速的一种教学方法,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我国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比如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实习教学环境等。
为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机电技术人员的新要求,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工作还需要作出以下改进:
一、重视基础理论知识
尽管中职应当以实践操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论知识教学。应当注意到,当前企业对于机电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高、兼备理论实践知识、创新能力强的电工人才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使学生进入岗位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理论教学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很多中职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因而忽视理论教学转而将精力全部投放在实习教学中,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针对中职学生,教学工作者需要细化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一些基本的接触,然后在实习教学环节用实际操作及现象来理解理论知识,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变成自己易于领会的知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二、创新实习教学方法
通過对多所中职学校实习教学的观察发现,中职学校实习教学多以校内实验室教学、分配到校外单位进行学习这两种模式。校内实验室教学受教学场地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多以小型产品教学为主,实验对象主要为市面上常见的小型机电。而将学生分配到某些对口的校外单位进行实习,尽管学生能接触到较大型仪器和更加实用的先进技术,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安全隐患。一是学生缺乏基础性的实践经验,二是容易产生薪资纠纷。
针对这些情况,对于没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考虑创新实习教学方法。比如,采用虚拟实验法。由于现代工业中较多机电产品可以直接通过电脑进行控制,且当前3D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因而教学工作者可以考虑利用电脑技术和3D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实习教学。
三、设置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实习评价作为衡量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能较明确反映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每一实习项目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作出一个全面性评价,并组织好成员之间的互评。通过设置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到实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实习成效。
此外,开展项目竞赛也是调动学生实习热情的好方法,通过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能提高学生技能训练质量。对于实习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指导老师应当及时指出并采取一定的非物质性惩罚,培养学生按规范、规章和程序进行安全操作的意识。
四、完善实习教学设备
完善的实习教学设施是保障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的基础。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不具备大型机电设备,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小型电工产品及配件的了解上,为此学校、政府及社会性慈善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大对于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途径。
五、尝试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
实际的机电实习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相互交错或包含的,在对这些项目进行实习教学时可以考虑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如电路基础和简单直流电路的教学内容与电工技能操作相结合设计成几个相关的项目。再如,分压器的安装、万用表的安装等这些项目中包含电子元件的识别、简单电工工具及仪表的使用、焊接技巧等基本技能及相关的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工作需要抛弃以往的教学偏见,积极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掌握技能程度作为教学有效程度的评判标准,不断提升教学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潘玉山.基于“五个对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的研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2).
[2]王才峄,杨洋.融合职业标准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3]姚建平,吴海洪.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化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