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生命安全教育探究

2016-10-21李露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李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获取途径、急救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该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并而得出该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南京市小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 生命安全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汉江路小学、同仁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分析

1.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根据调查,显示了被调查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64.1%的学生选择了平时关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说明学生渴望学习和掌握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有44.3%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生命安全教育,但不是经常性、固定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有48.1%的学生却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有关生命教育知识和逃生的技能。因此,这就产生了学生渴望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与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之间的矛盾,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2.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课程”,占40.5%,而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获取安全知识的选择也分别占到了20.1%和22.5%。说明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把已有的、零散的安全教育整合成为系统的、规范的体系。

3.学生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对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灭火装备的调查,可以看出有4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设置的灭火装备。对于如何从着火的宿舍逃生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在回答“宿舍发生火灾,烟雾很大应该如何逃生”时,36.1%的学生选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出宿舍”,这是正确的做法。对于“如果身上着火,可以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这一做法的判断,居然有64.2%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也比较差。

4.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接受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培训讲座”,占29.3%,“观看教育录像”,占23.4%,“学校宣传画”,占27.6%,“实习演练”,仅占13.8%。我们可以分析出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讲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因此,各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二)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1.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来教授,更没有系统的学习结构和框架。

2.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4.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不能完全的体会出生命安全教育对于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缺乏实际操作性。

(三)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2.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3.加强体育师资培训。4.充分灵活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设施。5.学校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运动会。

三、结论

(一)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

(二)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四)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性。

(五)之所以呈现以上特征,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尹贻伟,杨善乾,李金霞.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学探索.2010(06):52-53..

[2] 曹湘.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结合的思考[J].体育教育.2010(15):112.

[3] 郑建芝,朱新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1(6):105-107.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程
浅析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
美国“SPARK”课程与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比较分析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应急救护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的分析
探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的实施
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游戏教学现状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莆田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专题实施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