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文学作品中固有名词的翻译策略
2016-10-21冯莹莹
冯莹莹
摘 要:本文试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对日本文学作品中固有名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提出,在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固有名词时,采取“异化+注释”以及适当归化的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原著的美学价值以及异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关键词:固有名词;异化;归化
《宫本武藏》和《新书太阁记》是被称为“国民作家”的日本著名小说家吉川英治先生的巨著,筆者有幸参与了这两部作品的中文版翻译工作。“异化”与“归化”是两种具有相对性的翻译策略。异化提倡译文应当尽量去适应、照顾源语的文化习惯;而归化则主张译文应尽量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1]。“固有名词”是日本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固有名词的翻译,同样存在着“异化”与“归化”的争论。本文将通过《宫本武藏》和《新书太阁记》中的具体翻译实例进行探讨。
一、固有名词的种类及相关译法
1.地名与人名。由于《宫本武藏》和《新书太阁记》的背景为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其中涉及到的很多地名都是日本的旧国名。笔者认为在翻译应采取异化。
例如:因幡、但馬、播磨(《宫本武藏》);江州、播州、越前(《新书太阁记》)。
关于这两部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姓氏和名字均由汉字组成,例如《宫本武藏》中的“佐々木小次郎”、“吉岡清十郎”等人物姓名可采取直译。另一种情况是姓氏由汉字组成,而名字却由假名组成。例如《新书太阁记》中的“おゆう”,在翻译这类名字时首先要查找相关的译本作参考,再对日本人的命名习惯加以研究推敲。就如上例“お”一般翻译成“阿”,而“ゆう”经常作为名字而使用的汉字有“友”、“裕”、“祐”等。其中,“友”字常作为日本女性的名字使用,其他则常被用为日本男性名字[2-3]。因此笔者在翻译“おゆう”这个名字时,译为“阿友”就较为合适。
2.服饰名称。这两部小说中经常出现“羽織”、“小袖”、“袴”、“襷”等代表日本传统服饰的固有名词。有研究认为异化旨在保留原著的某些异域特色,能更好体现翻译的忠实原则[4]。因此,对这种日本特有的服饰在翻译时采取异化较为合理。例如:“羽織”一词可将其译为“羽织”,同时要在注释中标注“是罩在和服外面的翻领和服短褂”。如此一来,读者脑中就会生成该服饰的大概意象。笔者将这种译法命名为“异化+注释”的方法。
当服饰中的汉字为日本的“国字”,即在《汉语大辞典》中找不到对应的汉字,例如“襷”。此时,归化就成了唯一选择,同时还可在注释中对该服饰的用途稍加说明。针对“襷”一词,笔者的翻译是“束衣带”,并注明“束住和服衣袖并在背后系成十字结的绳状物”(《日汉大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讲谈社)。
3.生活用品名称。关于《宫本武藏》和《新书太阁记》中出现的日本传统生活用品的名称,在翻译时不能忽略一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对日本民族的影响。早在汉唐时代,很多中国典籍及各种生活物品就从中国传入了日本[5-10]。后来日本人也一直沿用着这些用品的中国名称。例如《宮本武蔵》中的“茶碗”、“茶釜”、“香い袋”、“酒瓶”;《新書太閤記》中的“団扇”、“毛氈”等。对于这些生活用品名称,可按照字面意思直译。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生活用品是日本固有的。例如“懐紙”、“筧”、“畳”、“炬燵”、“駕籠”、“硯箱”等。在翻译此类用品的名称时可分两种情况:(1)名称中的汉字可找到对应的中国汉字。例如“懐紙”,可采取“异化+注释”的方法,即译为“怀纸”,并在注释中标明“折叠起来放在怀里备用的和纸”。(《日汉大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讲谈社)。(2)名称中的汉字为日本的“国字”。例如“畳”、“炬燵”、“筧”。此时,我们可以在参照已有译词的基础上采用归化的方法,例如“畳”译成“草垫”、“炬燵”译成“被炉”、“筧”译成“滴水竹管”。
二、结语
“异化”与“归化”一直是我国翻译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日两种语言所存在的亲缘关系,使得这两种语言的表层转换多有其他语种[11]。日本文学作品中具有具体意象的固有名词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因此,在翻译此类固有名词时,采取“异化+注释”的方法是比较妥当的。同时,适当的归化也有助于异文化信息的传递。不过,这种归化应建立在目的语国读者对源语国的具体事物存有一定意象基础的条件上。
参考文献:
[1]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中国翻译[J],2001(23):36-38.
[2]崔崟.日本人名与汉字文化.学术探索[J],2012(3):136-139.
[3]王小瑞.关于日本人名字的研究.山西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1.
[4]廖北平.文化意象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辩证.翻译研究[J],2011(1):164.
[5]郜珊.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建筑.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D],2012.
[6]陈永华.禅文化: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从中日茶道的渊源、特点.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版)[J],2003(40)5:46-51.
[7]程红梅.漆器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暨南大学专门史硕士学位论文[D],2002
[8]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清华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4.
[9]戴向东,曾献,李敏秀等.中日传统家具结构形式比较研究.木材工业[J],2007(1)6:34-38.
[10]周剑石.日本当代漆艺发展基础的研究.现代艺术与设计[J],2007(5):52.
[11]马安东.“衣·食·住·行”的日语固有词不可译性初探.外语研究[J],2001(4):60-62.
(作者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