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类高校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6-10-21刘小洋张宜浩刘万平刘超黄贤英

亚太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工科人才

刘小洋 张宜浩 刘万平刘超 黄贤英

摘 要:高等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与模式创新是工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给出了一系列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工科高校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

为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近年来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和举措。比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包括了全国博士生学位论坛、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学术会议、研究生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改革等一系列项目。作为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应该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双管齐下切实培养好高校计算机类拔尖创新型人才。

二、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很多高校对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系统的从招生这块抓起。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来确定其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与模式,目前我国高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她是创办于1940年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现已发展成为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面硕果累累。

目前大学普遍实行绩效考核,教师关注自己的绩效工作量,花在人才培养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偏少。目前,部分高校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研究型大学的校领导、教授注重强调教学的重要性,而教学型大学强调科研的重要性。

大部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一部分原因是大学考核机制所造成的。若是高校教师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上而忽略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则会出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断层的现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校的四大功能;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表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开展,不能脱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要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齐头并进,在学校内部只能有限程度的相对独立,不能人为制造割裂和对立。任何有意无意单独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狭隘和有害的。所以要关注尤其是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应该把如何培养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三、培养机制

在选拔人才上在结合严谨性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对某个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如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工科专业的学生实行绿色通道进行录取。

在培养目标上,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性和各自的特长,实现个性化、分类培养,同时要讲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要对人才进行社会化培养。

课程体系上要注重多样性,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要突出软件和硬件的整体观念,让其掌握计算机系统观、计算思维等。课程可以由通识课、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四大模块构成,同时可以开始融合硬件和软件的综合性课程。

拔尖创新类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能素养和科研能力。所以在同时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连个word排版都不会,发表的文章有的基本是低水平的复制,要克服种种这些现象,需要导师对其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其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如下图所示。

现在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不同的时代特征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如今的时代需要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来支撑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和硬件开发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注意系统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四大专业基本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具体每个能力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四、主要措施

工科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一定要结合社会需求,校内校外要技术沟通,从校内的学习抓起,校内的学习可以采用三段式学习,即:基础学习、专业虚席和科研实践。在教师队伍上要保证其教学效果。在校培养的学生必须要有在企业工程实践的经历,通过工程实践,让学生明白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优秀的人才一定要眼界开阔,要多出去参加学术交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的与同行进行交流沟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五、总结

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目前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提出了工科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一系列重要举措。对于重庆高校来说,必须扎实推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牧华,全暁洁.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12):149-155.

[2]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gov.c/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杨胜,方祯云,蔡金清.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0):22-25.

[4]陶飞,程颖,李建欣,朱雅婷.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3):34-36.

[5]刘小洋,刘万平,刘超,黄贤英.贝叶斯分类理论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5,(5):25-27.

[6]罗爱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评价模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42-44.

[7]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1):70-73.

[8]田玉敏,崔三常.美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J].中国国情国力,2015,(3):72-74.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B/OL].http://www.edu.cn/html/e/2009/gangyao/.

[10]马革兰,马迎慧.优势学科建设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论坛,2014,(43):103-105.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工科人才
人才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