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
2016-10-21赵安城温然
赵安城 温然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有几种在职教理论领域较为流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元;行为;导向;理实;融合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本文把职业教育模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培养模式,二是课程开发模式,三是教学模式。
一、对比德国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德国采用的是“双元制”培养模式,即企业(通常是私营的)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通常是公立的)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受培训者以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以学生的身份在非全日制职业学校中接受与职业相关的文化理论教育。
对比我国,由于我国东西部、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企业密集度差异较大,要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是比较困难的。由于西部内陆的高职院校在合作企业方面资源不足,培养模式方面依然以学校为主体,即使有企业联合培养,也只是停留于短期用工、办学利益分配方面,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配合得不够紧密,并且缺乏企业生产的实际场景,难以推广德国二元制模式。
另外德国二元制模式中,学生入学即要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也就是说学校招生人数和企业用工人数是匹配的,而我国目前招生计划人数由高职院校的培养条件和申报、审批的招生计划人数决定,与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并不匹配,诸多因素必然造成部分学校部分专业学生人数大于企业需求人数,因此很多专业的培养模式不能采用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二、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
目前课程开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各大高校为代表的学院式课程开发体系,另一类是以各大中型企业为代表的实战课程开发体系。
学院式课程开发体系是对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移植,教学内容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纵向排列,理论课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习通常安排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教学知识系统、全面,教学内容讲究严谨、科学。
企业实战课程开发体系主要是面向教学知识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目前较流行的是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从岗位分析到编写教材,有的放矢,体现了职教特色。特别是由于大中专培养学制的存在,要求课程开发针对的岗位要超前于学制年限。如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和中兴联合开发的通信专业“4G调测维护”和“4G网络运行”等均具有超前性。
目前在西部内陆地区由于企业行业分布密度较低,整体实力较弱,使得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部分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多为借鉴他校的方案,即使有所修改也是在没有经过去用人单位调研、组织相关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排序方面有一定随意性,既无学院式课程的严谨科学性,又缺乏实战课程的岗位针对性。
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程序。当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集中实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情境单调、刻板,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远离学生的未来职业情境。现在提倡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在实践中主动钻研,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其过程为教师根据培养方案设定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学生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5个步骤完成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但是却不具备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并有如下缺点:1.由于教师不统一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就要求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这与目前职教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差,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2.学生基础不同,领悟能力不同,所以要求教师对学生做个别辅导,这样会导致教师忙不过来。3.对实验实训场地和设施要求很高,一般学校难以达到要求,也不是所有专业都能达到。4.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学成本的控制还是采用了总课时限制,每个学生或每组学生完成项目的时间不一致,有的可能要超出规定的课时,这对教学工作的统一安排有一定障碍。
(一)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提出项目总的技能教学目标;2.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对技能操作过程进行步骤分解,对学生实践提出阶段性操作目标及要求;3.整理每一实践阶段所需理论知识和操作指南,以教学班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对第一个阶段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统一讲解,对关键性实践操作环节进行操作或仿真演示;4.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并要求学生能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发生的能预见和不能预见的现象,根据实践结果进行归纳验证或提炼出理论知识;5.对第二阶段技能目标重复上述步骤……6.检查项目总目标是否实现,反馈到前面各步骤。
(二)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人们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这时候我们所认识到的已经不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或特性,而是事物的联系与关系了。理论知识是若干代人的积累,是系统化的经过提炼的知觉,而实践則是感觉的来源,是理论知识的终端并需要理论知识作指导,所以我们的认知过程需要理论和实践交叉融合,而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性,更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分割。理论课没有实践验证不行,实践课没有理论指导也不行。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化。
四、结语
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理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必须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职教改革。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正是在当前大班授课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提出的应对策略,若能得到完善和正确运用,必然能够改善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家祥.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误区[J].中国教育报,2004(4).
[2]李成良,顾美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