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研究
2016-10-21李昭君
李昭君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严重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各大高校与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难的问题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路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化转为大众化,高等教育也逐渐显现出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特征。大学生作为各大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被用人单位接受,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提升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通常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的综合能力的表现为主,集中了体力、实力、智力以及经历等。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能力不同,职业能力只是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得到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而就业竞争力除了包含职业能力外,还包括了适应能力以及市场能力等,只有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社会与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因此,各大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显性的素质能力与隐性素质能力。显性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了环境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与写作能力等,通常是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能被用人单位发现与认可的能力;隐性的素质能力通常是指大学生毕业生自身拥有的创新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等,这些能力是毕业生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表现出的潜在的素质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建及其意义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大学生获得工作机会的能力,即基于满足用人单位的聘用条件。用人单位进行招聘,须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自我角色定位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考查,不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第二层面是大学生入职后,在职场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基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而需继续教育、不断自我提升的能力。所以,中国教育系统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大学生就业培养系统。
1、有利于系统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建是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学生就业。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做到清醒认识自身,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性质及未来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查漏补缺,在自己的缺陷方面有所改进,全局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最终大大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就业实力。
2、有利于高校培养就业指导队伍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建,必须要求各个高校拥有一批专业、扎实的就业指导团队。这个指导团队犹如学生就业的指南针和风向标,它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具体情况,提供具有专业化、差异化特征因人而异的职业设计和就业指导。只有当高校能够培养出一支具有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前瞻的就业指导队伍时,大学生就业才能更加如鱼得水,良性循环。
3、有利于用人单位找到合适人才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体系实际上是“单位——高校——学生”三位一体的体系,它一方面有助于用人单位和学生有效迅捷地相互沟通,使得用人单位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地有效考察求职者,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招聘单位条件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通过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及时沟通,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招聘单位提供的此岗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如适合便可保留在该单位就业的意向,并向其要求不断靠拢,如不适合则可及时抽身,以便重新寻求适宜自己的职位,不去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不合适的单位。
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沟通能力较差
一些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理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书写总结计划、报告以及申请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差。且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以个人利益为主,还有一些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不会与人相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2、没有掌握应试技巧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网络时代,汲取了较多的“快餐文化”,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在面试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竞争能力较差。
3、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优越,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且多数大学生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日常的娱乐活动过于频繁,不能保证正常的休息,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体质下降。当代大学生在求职期间,都会有因身体素质原因被用人单位拒收的学生。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1、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
由于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意识,不能合理地评价自己,且在大学期间没有长远的规划,仅关心是否能顺利地拿到文凭,不注重参加实践,因此动手能力较差。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实际动手能力欠缺,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目前,各大高校是培养人才与输送人才的教育机构,而用人单位属于大学毕业生的接受方,假如不考虑高校的特殊性,那么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就是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标准,而高校如不考虑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求,那么在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上就会脱节,大量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将会持续存在。因此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为企业到学校招聘人才提供场地、帮助分发宣传页以及海报等,吸引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2)就業指导中心应将用人单位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反馈给院系,院系按照这些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调整,从而向社会与用人单位输送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使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并且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对大学生进行评价,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针对目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中心的误解与不满等情况,就业指导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帮助大学生认识到高校在培养专业技能以及基本素质方面的作用。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可从大一开始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的法规及政策等。此外,还需按照不同学生的专业以及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五、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协调统一,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大学毕业生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各方面的就业竞争力,与时俱进。同时,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加强对院系、学生以及用人企业的联系,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朝晖, 徐晓丹, 陆 军.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突出创业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9(7).
[2] 邹 霞.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 人民论坛, 2010,(23):67-69.
[3] 王 辉, 陈 默.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探析[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