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的翻译
2016-10-21姚瑶
姚瑶
【摘要】校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治学理念,具有非凡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部分高校的校训,可以观察出校训具有许多共同点。中文校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一些学术上的纰漏,因此,在翻译中文校训时要遵循翻译原则,提高翻译水平,译出具有美感的相应的英文。
【关键词】中文校训;校训翻译;现存问题;翻译原则
古今中外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训。无论何种校训,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学校创办者或办学者的某种教育理念。一定的教育理念通过校训这种载体,抒发办学者的理想、明确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激励师生,追求对社会的贡献与价值。
一、起源
在现代大学出现以前,古代一些书院用精练的语句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这些语句一般是教育家自创或引用名家的佳句。例如,长沙岳麓书院的院训是:“忠孝廉洁”等可以说是现代大学校训的先声。不少大学的校训就刻在校门口非常醒目的碑石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师生。
二、特点
校训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引经据典类,国内高校的校训绝大部分来自儒家经典或古籍。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名家题词类,高校校训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名家题词,其中大学校长的题词特别多;如云南大学的校训: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推陈出新类,一些高校在传统校训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演化、提炼,推陈出新,最后形成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大学校训。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规格严格,工夫到家。
校训具有稳定性,即字面表达保持长期的相对稳定;特殊性,能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时代性,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三、翻译现状
了解了中文校训到这些特点,在进行汉语校训的英译工作时,就应该牢记这些中文校训的本色特征,不能丧失了精髓。现阶段校训翻译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力度的文字往往既内涵丰富,又古色古香。不少大学的校训文字古朴、洗练,言简意赅,翻译颇具难度。总体来看,中国大学校训翻译中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汉语美感难以保真
如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虽其英译文“Rich in Knowledge and Tenacious of Purpose;Inquiring with Earnestness and Reflecting with Self-practice”已非常出色,但总觉得十分精练的古文与“有欠活泼”的英文难以在此相提并论,让人感覺美感有所失落,这实非译者笔力不济,英汉之异使然。
2、赘述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曾被译为“Dedication to the public interests, acquisition of all- round capability and aspiration for progress with each passing day”不像是翻译而更像释义。事实上,更简洁的译文为:“Dedication to Public Interests, Acquisition of All- round Capability,and Aspiration for Progress Each Day.”
3、中式英语
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曾被翻译为:“Studying to teach and acting to example”还是未将原文内涵充分表达出来。它最基本的含义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而译文的用词过于直白平淡,同时还有中式英语痕迹。
四、校训翻译
校训,其实非常类似箴言。校训的翻译首先要理解原文的真意,即校训用的出处及所含的文化背景,其次校训译文的用词要反复推敲,既要涵盖原文的意义又要符合译文的语言特点,再者就是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美感。在翻译汉语校训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透彻理解原文
汉语的校训多为四词八字排比结构句,其中每个词常常就概括一种精神,因此语义高度浓缩,有些用词还引经据典,非常考究。要透彻理解原文首先得了解用于校训词语的来源,如武汉大学校训中的前三个词“自强、弘毅、求是”都能从我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出处。在有此认识的基础上,校训被译为:“Improve Yourself Carry Forward Stamina,Seek Truth and Develop Innovations.”
2、译文要符合英语的特点
汉语是意合语言,行文过程中一般无需逻辑标记,而逻辑自明,读者心领神会。相应的英译,就必须化隐为显,变含蓄为明示。如香港理工大学的校训“开物成务励学利民”被译为“To Learn and to Appl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是很好地运用了英语的词汇结构,而且简单易记。
3、保持原文美学色彩
从美学视角看,校训在语言上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即:语言精炼,语声铿锵,语韵感人。校训往往读起来都能朗朗上口,听起来能使人如闻其声,具有易于传播的特性。校训的翻译既要能反映原文的真意,又要充分体现原文的美学特点。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译为“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译得十分传神,十分简练。
4、注意大词的适当使用
大词泛指语言中的长词、难词、生僻词等,其正式程度及语域皆高出一般词汇。大词,英汉皆有。然而,细心读者会发现,英语使用大词,频率高于汉语,且能溢出别样的美。英语拥有大量源自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的外来语。这些语言都曾是征服者和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希腊、拉丁和法语词源的词一般都是一些大词,庄重而又典雅。大词的适当使用能增添校训译文的庄重感,如苏州大学的校训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被英译为:“Unto a Full Grown Man.”由于使用了一个古香古色的大词Unto,使译文显得更为庄重典雅。
五、结语
尽管中西方大学校训在语言特点、内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但都反映了各自的办学精神和理念。通过分析可看出中西高校校训措辞既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处,但总体来看,不同大于相似。这些不同点体现两种不同文化体系;而相似点反映校训及大学的共有特点。了解这些异同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及翻译中文校训,在翻译时能更准确地反映学校及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滕少华, 冯文全, 李化树. 我国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 (3).
[2] 范武邱, 范头娇. 中国大学校训翻译: 问题与基本对策[J]. 上海翻译, 2008 (2).
[3] 周永模. 大学校训的主要特点及翻译原则[J]. 中国科技翻译, 2008 (2).
[4] 安敬涛. 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综述[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6).
[5] 杨天平, 徐吉洪. 中西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