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劳伦斯的两性观分析
2016-10-21赵佳
赵佳
【摘要】作为劳伦斯的经典作品之一,《儿子与情人》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评价褒贬不一, 然而很少有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的两性观,从这个角度来重读该部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小说的两性观方面表达了劳伦斯对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忧患意识, 探究了劳伦斯两性观形成的社会根源。此外,读者能从中得到警醒, 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 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从而构建起美好的生态家园。
【关键词】生态危机;两性观;生态意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文学界出现了一位极具争议的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无数的研究者与评论家热衷于研究品评这位英国现代文学史上“带刺的玫瑰”而纵观劳伦斯短暂的创造生涯,他的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对自然的歌颂,对人性的赞美,对工业革命的反抗。由于他的作品中对两性关系的大胆的描写和探索,曾屡遭政府查禁。文坛非议甚至谩骂,一度被认为是道德败坏、思想淫乱的禁书。他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蕴含了他对大自然生灵的热爱与尊重。此外, 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以病态扭曲的两性关系为切入点,展现了主要人物内心情感的压抑、扭曲乃至变异,以及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绝望,从而探寻精神生态危机的症结所在,并努力寻求拯救生态危机的希望与道路。
一、生态批评概述
生态批评是伴随着近代工业文明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的端倪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1972年,美国学者密克尔出版专著《生存的喜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提出“文学的生态学”(literary ecology)这一术語,1972)中提出“文学生态学”的概念,“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它也尝试发现在人类物种的生态学上文学发挥的作用。1978年,威廉.鲁克特(William Rueckert)在其论文《文学与生态学:生态批评的实验》(“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中首先使用了eco-criticism这一批评术语,提出“把生态学以及和生态学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一些生态文学批评的专著相继出版。美国学者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把生态批评定义为“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在我国正式起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标志是司空草在《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的《文学的生态学批评》一文”。步入21世纪,国内的生态批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在批评理论还是在批评实践都取得可喜的成就。主要代表有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和王诺的《欧美生态文学》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其中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中将生态危机划分为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视角分析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两性观体现的精神生态危机。
二、劳伦斯的两性观
劳伦斯致其毕生的精力,通过创作来探讨男女两性关系的问题,并将理想的两性关系看作是解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一种途径。在他看来,当前的男女关系普遍存在问题。两性关系已经沦为机器文明的牺牲品, 其直接结果便是两性之间平衡的失落。因此,这一时代背景之下的男女之间充斥着一种机械性力量,男女双方都迷失了追求个性的最初渴望;他们不再努力去实现相互认同与理解,致使完美的统一无法在他们之间得以实现。程式化的机械模式取代了性爱的甜美,男女两性作为一组对立,陷入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困境。他们在不断的冲突与对抗之中扭曲地展现着各自的个性。
劳伦斯的两性观可以概括为“在神秘的平衡与完整中维持着自我的存在”他认为男女之间的关系应该像形成星座的星星一样,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在宇宙的生物场中保持各自独立而又动态的平衡,即星际平衡理论。他认为女人具备绝对优秀的品质有智慧、激情、个性、直觉与本能;男人的精神却处于游弋状态,思想总是飞来飞去,然而终究无法越出女人的范围,男人生于女人,最终为了灵与肉的需要回归女人男女双方应保持自由、独立的人格,并在不断的冲突中达到灵与肉的统一。
三、劳伦斯两性观形成的社会根源
他据此提出的理想两性观,与其独特的社会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我们可以从他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他的家庭背景两方面来理解。明的地理上的对峙时时冲击着劳伦斯敏感的思维。一方面,劳伦斯敏感的天性已经觉察到古老的农业文明日益显露的局限性,在其表面的平静之下是那毫无生机的迟滞;另一方面,以机器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又带有一种无法抵抗的破坏性。在机器大工业的强势攻击下,原有的纯洁、自然的人性已被毫无保留地异化,沦为工业文明的牺牲品。面对外部世界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业已失去生机的封闭的农业文明已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只好让位于一种新的文明。然而,劳伦斯理想中的社会文明绝对不是抹杀人性、对万物都漠然处之的工业文明。他认为,理想的文明应能保证人们纯洁自然的天性不受侵犯,并能实现人的个性的独立。除此之外,劳伦斯的家庭背景也不失为一幅对立鲜明的图景。由于家庭出身和个性的不同,劳伦斯的父母时常处于争执之中。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不同生活方式和观念。劳伦斯的父亲尽管生性活泼,天性亲近自然,但仍像任何一个普通矿工一样粗鲁,缺乏教养。劳伦斯的母亲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文雅的生活习惯。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婚后不久就日益显露,不断的争吵致使彼此对对方十分漠然。作为母亲的宠儿,劳伦斯从小就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之下养成了文雅的生活习惯,并从小就接受教育。然而,后来他还是发现,以他母亲为代表的生活和文明无视人的自然天性。在劳伦斯眼中,纯粹精神化的生活是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的。可是,尽管他父亲所代表的自然鲜活的个性为他所青睐,可他所接受的教育却令他无法忍受粗鲁的行为方式。母亲的所谓教养和父亲的粗俗都不是他真心所想要的,在文明与野性之间,他希望寻求一种和谐以及这种和谐中的各自的独立性。劳伦斯的早期生活,见证了身处其家庭中以他父母为代表的两种截然对立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中,这种双重对立使劳伦斯敏感的思维深受折磨。正是由于他思想上不断经受的分裂与对峙,使得劳伦斯在面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立时,开始思考这一现象,并尝试去调和对立,实现对立面之间的平衡与统一。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劳伦斯对平衡的渴望,并不是以放弃对立物的独立个性为代价的。他在追求平衡的同时,依然强调对立物个性的独立,并将其视为保证平衡不陷入混沌的先决条件。总之,正是这种独特的社会生活经历,促进了劳伦斯两性观的形成。
四、劳伦斯的两性观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
莫瑞尔太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由于一时冲动嫁给了一个英俊潇洒的煤矿工人,但是激情过后需要面对的是现实的生活,当她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他婚前所承诺的存款,连买家具的钱都是从婆婆那里借的,房子也是婆婆的,每周需要给婆婆付房租。残酷的现实引发了妻子对丈夫的仇恨丈夫因养家糊口天天要下井干活,生活渐渐失去了新婚时的情调,两个人的差异也就与日俱增冲突最激烈的时候,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丈夫竟用抽屉向莫瑞尔太太的头部砸去,她怀里抱着婴儿,鲜血顺着额头流淌到脸颊上。在这样的家庭中,她对丈夫彻底绝望了,更为不幸的是家庭悲剧是会扩散和蔓延的,于是,她把对于爱情的向往寄托在自己儿子的身上,大儿子威廉因肺痨而死,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小儿子保罗身上,更加小心地呵护他的成长。但是她僭越了作为母亲的身份,集儿子的母亲和情人于一身。当儿子恋爱后,莫瑞尔夫人失落的感叹:女儿永远都是自己的女儿,儿子一旦有了女人就不再是自己的儿子了。这使得儿子保罗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他和精神伴侣米丽亚以及身体伴侣克莱拉的关系也都因母亲的干涉影响而终结。只要母亲活着,保罗就不能和任何一个女人建立恋爱关系。他和任何女人约会的时候,他的灵魂始终被母亲所掌控牵制。莫瑞尔太太这种变态的心理毁了她自己、她的丈夫、她的家庭以及她的下一代。她否定自己的丈夫,并且拉拢她的儿子们一起憎恨他们的父亲,这对于家庭关系是极具杀伤力的。一旦家人之間失去了爱的联系,那么每个个体都是行尸走肉了。丈夫在家的用途也就仅仅沦落为下井挣钱。母亲的畸恋束缚了保罗感情的健康发展,在和其他女性相处时,他始终无法摆脱母亲的影响。恋母情结让保罗无法呼吸,在母亲弥留之际,保罗在母亲的牛奶里加入了过量的吗啡,促成了母亲的死亡。这种近乎残忍的行为,也昭示了保罗对占有欲的痛恨,欲意摆脱占有欲的决心。到此,保罗的精神枷锁才得以解脱,他终于可以朝着城市有灯的地方走去了。
五、总结
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劳伦斯同时也被看做是一个生态批评家,其小说《儿子与情人》无处不体现出劳伦斯的生态批评观。在鞭挞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劳伦斯也在身体力行地实现自己的生态观。在工业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劳伦斯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和追问。是回到封闭的农业文明之中?还是沉浸于工业文明的旋涡之中?他希望在这种思考中探索问题的答案,并通过理想的两性关系的实现来应对现代文明中人性的分裂、异化、物化等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位颇具争议的作家的生态批评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他的生态批评观进行深思,达到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的目的,从而为人类的发展前景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 景芳洲. D.H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及其在两性观上的反映[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4).
[2] 程 悦. 在文明与生命之间—小说《儿子与情人》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与反思[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4).
[3] 张 林. 关注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儿子与情人》的生态批评[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28).
[4] 李荣美, 韩俊玲, 刘石钰. 生态视角下劳伦斯的两性观探讨[J]. 戏剧之家, 2014(18).
[5] 王 珂. 生态视角下劳伦斯的两性观研究[J]. 作家,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