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课堂生态研究
2016-10-21田洋洋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的调研方式对我院《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生态进行了调查,尝试从生态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该课程的教学生态现状以及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构建好生態课堂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 物流专业英语 课堂生态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25-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经济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为了适应新兴产业的崛起,我国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在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和沟通方面,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了行业交流必备工具。因此,《物流专业英语》就成为了培养高级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必修”课程之一。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专业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下的职业培训英语(EOP),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物流专业英语领域的语言应用能力。由于物流专业英语有专业术语多、缩略语多、跨学科跨行业性强等专业特点[1],目前各院校开设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
“生态学”的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Ernst Haeckel于1869年首次提出,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多样性、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和外界环境交互的学科。[2]随着生态学理论在各学科中的交叉应用和发展,美国教育家Cremin Lawrence(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lcation)一书中首次提到“教育生态学”的学科名称,并对该学科进行了描述。教育生态学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研究教育构成因子与其生态环境( 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规范环境与人生理、心理的环境等各生态因子) 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3]。教育生态学从整体的、平衡的和协同进化的角度来探究各种教育教学现象及其原因,从而把握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并找到其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4]
随着教育生态学的发展,该理论逐步成为国内外教学者设计建构课程生态体系以及生态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方向。国内外学者对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宏观的和微观两方面,宏观教育生态系统主要探究以国家疆界为范围的整体教育生态体系,分析生态体系与人类、教育的相互作用关系。微观教育生态系统则着眼于学校、教师、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甚至包括师生关系、学生心理状态等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国内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多为理论综述,且多应用于本科院校的生态教学研究,鲜有针对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课堂生态背景调查的相关研究。因此,笔者尝试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结合本院教育生态环境,通过对《物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生态背景情况,分析生态因子现状,提出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路。[5]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堂生态情况的调查入手,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将我院《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视为生态有机体,调查课堂教学生态背景概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推进学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物流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最优化。
2.2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和三名教授《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为对象。笔者共抽查了210位学生,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访谈的3位老师,平均年龄36岁,平均教龄10年以上,专业英语教龄均在5年以上。
2.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法(问卷调查学生)和访谈法(访谈教师)。问卷调查主要围绕物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概况、其课程安排、相关教材选用以及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并展开。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210份问卷,测试方式为匿名测试,回收问卷210份,最终进入统计的问卷共196份,有效率为93.33%。针对物流专业英语教师的访谈主要包括:教龄、学历、职称、教法以及教师专业进修和培训等方面。笔者收集数据后使用EXCEL表格处理软件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物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概况
课堂教学概况调查(见表1)主要包括学生对自己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估、对《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了解程度和学习态度以及对目前《物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等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入校时普遍英语基础较薄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时更是觉得困难重重。而调研的数据也表明,我院《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课堂状况教学堪忧,有约38%的同学认为自己英语能力差,约68%的同学对《物流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完全陌生,约68%的同学课后不愿意花时间学习英语。在对该课程的满意度方面,仅2成的同学表示“满意”,表示“不满意”的占近4成。由此可见,高职专业用途类英语《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面不仅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课堂授课效果往往也强差人意。
3.2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时间安排
调查结果(表2)表明,近7成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应该作为必修课来开设;近9成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应该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开设,约7成的同学希望开课时长为每周3-4节。目前《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在我院开设的时间为“大二上学期”,每周课时为3节,基本满足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
3.3 物流专业英语教材选用
我院《物流专业英语》课目前选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物流专业英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选材涉及物流概论、运输、包装和包装技术、仓储管理、配送中心、集装及集装箱、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等内容。在课堂选用教材的调查(表3)中发现,约有八成左右的同学认为目前课堂选用教材“偏難”以及“太难”。结合第一项课程概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主要由于高职学生入院时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即使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基础英语和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大量的物流英语专业词汇和长句也足以让学生们“望而生畏”。在教材来源的选择上,约56%的学生们希望教师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他们英语水平的专业教材,通过学习达到既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3.4 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针对该课程英语教学方法的调查(见表4)主要包含: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考试评测等方面。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们英语水平有限,7成以上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教学;教学手段上,4成以上的同学希望教师采用现代化并结合网络进行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式和考试测评方面,近5成的同学选择了“以读写译为主,听说为辅”的教学方式,说明高职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较差、不自信,担心自己听不懂英文授课内容。
4 《物流专业英语》生态课程构建
通过调研分析《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生态的各影响因子,笔者发现,我院《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虽然在持续改进,但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如何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需求,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的生态位,从而改善当下该门课程教学生态不平衡的状况。
4.1 做好需求分析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均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因缺乏具体的教学和社会需求分析,造成教学效果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现状。笔者认为需求分析是进行专业外语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因此,课程设计者要详细分析该课程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将来使用物流专业英语的真实语言环境,及其交际内容、形式、手段等,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笔者建议本院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的全貌来明确课程需求要素,编制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计划,提出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需求反应教学方向,只有方向明确,才会比较有效引导后续一系列生态因子的有效发挥。
4.2 因材施教编写分类教材
《物流专业英语》属于职业用途英语EOP课程,它有别于通用英语EGP和学术英语ESP课程。EOP教学以职业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在工作情景中运用英语技能的需求,注重教学、学习内容的职业性。[7]此次调查表明,我院目前使用的教材并不完全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近6成的学生希望由教师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编写校内教材。学院针对上述问卷反馈问题和建议也在不断完善教材分类编写方案:①成立教材编写小组;②进行需求详细调查,根据我院学生特点确定教材分类,难易程度和适用范围;③制定教材编写基本框架和课时安排;④设置教学内容项目;⑤对课程进行试教,听取学生反应;⑥聘请校内外专家对课程效果进行鉴定。笔者相信在课程进行全面完善后,教学效果将会有可观的改善。
4.3 加强教师培训
在《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微观生态因素都离不开教师。针对我院教师访谈的结果表明,目前教授该专业英语课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缺少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笔者认为提高授课老师的物流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结构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非常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问题,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所反应的问题,推进了教师相关培训计划的展开和实施,例如:①每学年派送1-2名相关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及省培、国培项目,对专业英语的背景和生态环境做进一步学习和提升;②每学年安排1-2名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从行业本身特点和应用实际出发提升教师对职业环境的感受和认知;③每学年派送1名教师前往新加坡莱佛士学院作为交流学者,学习新加坡在国际一体化方面的经验和具体应用;④建立跨学科协助教研组(英语,外贸,物流等数个专业共同组成),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共同探讨和研究,促进教师们互相沟通交流对职业环境的深入认知;⑤建立院校之间学科教研网络,开展校际学术交流互动,拓展教学视野。这些改进都在为改善教学生态环境的生态因子做了有益的尝试,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并取得良好效果。
4.4 实行小班教学模式
目前我院多数职业英语课程都采用大班教学(80-100人以上),教育生态学认为生物的耐受力是有限度的,规模过大的班级对师生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并阻碍师生交流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生态学理论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以及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体系中的个体、群体和系统在自身发展上,对其周围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有相应的上下限,超过该范围则会反向发展。人数过多的班级会在物理环境方面(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与照明、噪音、空间等)对学生及老师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对班级规模的调查表明,学生希望最好二十到三十人之间。这样的规模有利于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的开展,而不是语法、翻译、阅读等较为单一的语言教学方法。
5 结语
笔者长期从事《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本次比较系统的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本院物流英语生态环境进行了一次深入探索分析并针对问题点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据了解,此类问题目前在同类学院中均有深浅不同的反应。因此,《物流专业英语》课堂生态从编制、教师水平、教学方法、课程时间等微观生态因子方面都仍有较大改善空间。笔者在本文中对如何进行改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专业,适当、适时地衔接职业英语EOP和通用英语EGP,平衡教学生态系统中各因子的关系,以应对新形势下的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在物流专业职场中英语运用能力,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级物流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志辉,熊力游.物流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2,(02).
[2] 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研究,2013,(03).
[3] 郭颖.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英语课堂生态化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11,(13).
[4] 李良彦.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5]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作者简介:田洋洋(1979-),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