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研互学,共进双赢

2016-10-21胡炜

新课程·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备课组认同感

胡炜

摘 要:备课组内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情感支持,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实践反思的平台,在组内形成同研互学、共进双赢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研学共同体;备课组;教师专业成长;认同感

教了20多年书的成熟教师,每天上课下课改作业,渐渐有了职业倦怠;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虽然也是每天上课下课改作业,却由于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这几乎是每一个学校备课组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在备课组内构建一个能够共同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研学共同体,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共同体”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学者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的。雪莉·霍德(Shirley Horde)认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就是一个团体(community)。在这个团体中,学习者平等奉献,同时参与共享,并且进行有效的持续反馈,是一个对问题积极探索的协作团体。在1995年,博耶尔在他的《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真实有效的学校教育活动其实就是建立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备课组内教师研学共同体是在教师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探讨、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围绕课题和教学活动两方面,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之间相互分享资源,发现彼此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通过在研学群体中的讨论研究学习相关教学理论,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备课组内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情感支持,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实践反思的平台,在组内形成同研互学、共进双赢的良好氛围。

一、在备课组内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的必要性

1.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人们心里的印象中是博学多才的,但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原本应该灵活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任务式的机械课堂。教师上课句句不离考题、考点、应试技巧。填鸭式的教学使老师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没有了课堂的创新,成为不折不扣的教书匠。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受到极大的阻碍。

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在《大众心理研究》一文中指出:形成一个群体之后,群体中的人便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构建备课组内教师研学共同体可以使教师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及时更新学科知识。这种更新对于新手教师来说不仅是学科知识点的增加,更是教学技能、方法的提升;对于有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来说,则是通过汲取最新的学科知识,活化自己已趋于固定教学模式的头脑,使自己的专业成长贯穿于整个教育生涯。真正达到:“以他本身的专业素养,其中包括的知识储备量技术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

2.培养学科的创新精神

备课组研学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它有对知道原则的集体承诺,它清晰地说明人们应该相信什么,应该努力创造什么。”一个良好的备课组不单是能完成教学任务,创新才是促进备课组不断发展的动力。培养本组学科创新精神可从三个方面尝试。首先要更新教师的学习内容:教师的学习要从单一的本学科教学拓展为跨学科多层面的学习,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技能,更要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真正做到“站稳课堂,写好文章”。其次要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解题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然后要更新教师的教研方法:从过去单纯地看别人上课,听别人评课,转变为不仅看别人上课,还要参与评课讨论,积极反思,更要聆听专家指导,让新鲜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头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只有打心眼里喜欢学生、热爱教育,才可能全心投入教育事业。可是教师每天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很少接触社会,每天面对一群形色各异的学生,忙着处理一件一件永远都做不完的事情,完成着上级领导安排的一项一项简单而又无完结的任务,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备课组这个研学共同体中,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上同研互学,集共同智慧于课堂教学;保证优质课堂的同时共同探究优秀教师的经验,并且让年轻教师得以快速成长。在同研互学的备课组里,共同体成员关系融洽、感情深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断得到提升。

二、在备课组内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的策略

随着专业研学共同体概念在教育领域的被认可,许多研究者扎根学校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富兰(Flan)提出,从学校变革的视角出发,共同体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起步期、磨合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在备课组成立研学共同体可以架构教师之间的桥梁,尊重教师的个体需求和组织目标要求的统一,重视本学科文化与跨学科文化的维系与更新,从而塑造一个有着共同愿景、不断创新的备课组。

笔者认为构建备课组内教师研学共同体也需要经历发起、执行和制度化这三个阶段。

1.形成共同愿景——发起阶段

在构建研学共同体的发起阶段,组内教师要先学习共同体理论,对共同体理念的理解达成共识;学校领导有意识地下放权力到备课组,激发教师参与共同体的热情;参与的教师要明确通过合作学习、研究完成共同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共同愿景。例如,校长在了解备课组共同体成员的个人需求后,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提出学校的发展愿景,备课组共同体对此任务目标进行讨论、完善。按照彼得圣吉的说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想象和思考的层面,而是要从内心去感受它的力量。”经过共同体成员充分讨论,思考过后形成的对学校发展的愿景来自于教师真正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上級领导的安排,所以更容易让教师自觉自愿地实施。教师在讨论、分享信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又形成了平等的人际互助关系,并承诺为达成共同目标而努力。

2.集体备课——执行阶段

集体备课是分享知识和智慧经验的过程,是学习成长的过程。组内所有教师参与,对课堂教学制订教学计划,通过观察分析和提炼进行教学实践检验。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体过程如下:

(1)独立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指定主备人。要求主备人根据课标制定教学目标,研究学情,选择教法、学法并设计教学过程。对每一个环节主备教师要弄清楚:学生要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才有效?

(2)互学同研

在主备人准备好的情况下,备课组共同体成员老师集中。由主备教师说课,其他教师分析探讨并对本节课的设计提出看法和意见。主备人综合大家的建议再次对该课的设计进行修改、调整形成一个更优化的教学设计。

(3)观课磨课

在全组教师对该节课互学同研之后,主备教师根据修改过的教学设计进入课堂教学环节。组内教师观摩。课后就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再次展开研讨,进行反思,分析课堂的缺陷与不足。由主备教师执笔继续完善教学设计,使它更符合教学实际并印发到组内其他教师手中。

(4)个性化施教

组内教师拿到统一教案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授课形式以及所任教班级的不同学情进行二次备课,然后才能进班施教。并在课后做好教学反思,为下一次集体备课提供理性指导。

除了集体备课外,教师走出去、专家请进来也是研学共同体在执行阶段必须做的事。就英语备课组来说,如果有了研学共同体,对于周一的教研活动也就不会感觉是个负担,因为即使听到了有瑕疵的课,教师也可以回校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因为只要有收获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如果听到一节好课,回校后教师可以学习、模仿、应用于自己的课堂。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只有不断地创造机会研究探讨,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达成在形成阶段定下的任务和目标。

3.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阶段

教师的工作繁杂又琐碎,备课组研学共同体的组织形式相对自由,因此,在教师做好自我调控的同时,学校应出台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1)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是针对教师在研学共同体中的表现做出的指导性评价。首先,学校要有考评标准,这个标准不能过多关注教师个人的教学成绩,更多的要把对教师的个体评价和对共同体的多元评价相结合,比如共同体成员的活动出席率、研学时间、量都可以列为考评内容。然后是自评、互评、学校考评三个步骤,对共同体教师成员的参与、合作,不断学习、创新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例如,在学校年度考核时可以以备课组共同体为单位,评出优质课、优质教学案、优秀论文、课题、能手教师、创新型教师等等。

(2)激励制度

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共同体的积极性。激励的方式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奖励,更多的要予以精神上的肯定与鼓励。例如,激励最直接的方式是学校在经济上给予备课组研学共同体支持,放权备课组自行组织赛课,案例评比,说课比赛,教学设计评比,提高教师参与的共同体热情。

奖励老师外出学习听课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措施,老师既可以从繁重的教学中暂时脱身,又可以到别的城市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提高。学校还可以为参与共同体的成员教师优先提供培训、评优的机会,让更多的共同体成员教师成为名师,身先垂范,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研学共同体是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通过实践综合运用而产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备课组内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能够鼓励这个团体中的成员同研互学,共进双赢,为教师创设合作的氛围,保证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专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3]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人民出版社,2002-02.

[4]朱连云.学习型教研组创建实务[J].中小学管理,2004(11).

[5]吴勋.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7.

[6]阴祖宝,倪胜利.走向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变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8).

[7]贺美凤,萬翔,王大凯,等.译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3.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备课组认同感
备课组长的定位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