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问题及对策

2016-10-21王妍

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初中语文问题

王妍

摘 要: 文本细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本进行研读的一种常用方式。它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让阅读者在专心阅读中对于文字和内容的丰富内涵进行理解和把握。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认知冲突与角色扮演达到与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提升学生言语理解能力。最终达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目标。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文本细读出现的错误概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产生的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对于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水平提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细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232-01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然而漫无目的读,没有目标和方向只能导致学生在阅读后一无所获;枯燥乏味的理论和文字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谓的文本细读就是对于文章中存在的语义结构、修辞手法以及遣词造句等做出细致的研究,体会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意味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新课改对教学手段的革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语文是学好各项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对于文本细读的理解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讨非常必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自我主观感受,忽略文本客观内涵

阅读教学的背后隐藏着教师对于文本理解的程度。教师在阅读文本时常常将阅读感受印上“我”的烙印 ,从而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也常常会有“我”的介入。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后,会对整个文章的重难点进行整理,通过串讲、分析,对文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梳理。这样做看似面面俱到,但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会影响学生对文本客观深入的理解。方法单一,认知趋同,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并没有在心中留下多少痕迹,对于文本的理解由此“浅尝辄止”。

2.填鸭式教学,脱离客观实际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调整,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其深层含义,只是将重点放在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上。由此,在备课时会根据课堂内容补充添加很多相关文字资料,企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并根据这些文字资料留一些类似读后感的相关学习任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脱离客观实际,没有真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课本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只重视一味增加知识量,而忽视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得学习本身失去了意义。

3.随心所欲,曲解对个性化的理解

一些教师通过创新思维,将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活跃课堂,让学生随心所欲,对于文本随意发挥,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追求個性解放;或者是进行脱离实际的对话讨论。此做法对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确有帮助,然而缺乏原则性的课堂会导致学生对于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含糊不清,从而“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得不偿失。

二、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策

1.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全文主旨

文本细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挥主观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达成思想的共鸣。这就可以理解为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文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例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背影》,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伟大的父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授课前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父亲》这首歌曲,并提问:父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父爱如山,朱自清在面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心里想什么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没有观察过父亲的影子,心里有什么感受?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反思。

2.围绕文本核心,进行针对性拓展阅读

教师的责任是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精读,引领其在文本语言中体味文本精髓。一些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备课时会根据文本内容选取一些相同主体,相同题材、相同写法的文本进行拓展阅读。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讲究方法,不对文本进行反复研读、分析,单纯的根据题材找寻与文本相似的内容“填鸭式的”塞给学生,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真正有效的方式应该对文本核心进行针对性的拓展阅读。比如在教学《背影》时,备课教师可以选取朱祥森的《台阶》和龙应台的《目送》进行拓展阅读。《背影》中,在最艰难的时代,曾经彼此隔阂的父子之情最终为爱破冰,显示父子之爱的伟大。《目送》中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作者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蓦然相对,感人心脾的是对生命的感怀和情感的寄托。《台阶》中,描述了一个底层农民对于父爱的表达。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全面理解《背影》主旨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能力,同时对于日后的写作也大有裨益。

3.纠正错误观念,针对文本中心进行多元解读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独特的视角对精神世界进行探索和重组。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语文教师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然而这种体验必须以重视语文教学内容为前提,不能信马游缰,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缺乏原则,一味叫好。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创造性的评价和赞许,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文本进行思考,也验证了课堂评价语言对于促进多元化解读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就对老师的驾御课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注意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达到来源于文本回归到文本的目的。

三、结语

语文的学习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大千世界的窗。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只有将文本细读作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洋.浅谈如何走出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困惑—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中关于文本解读的思考[J].商情.2013(32)

[2]杨国强.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4(3)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初中语文问题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