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2016-10-21王冬萍

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王冬萍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137-0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否能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根据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在分析、对比句子的异同中,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句子好在哪儿,有效地突破难点。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

二、有效进行备课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把关注的目光停留于课堂生成,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寄希望于这一无法预设的精彩。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首先基于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设计,课前充分有效的备课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中要深刻领会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所教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位置,围绕课程意识制定全面、准确、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及个体差异,恰当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理性地采用教学媒体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三、有效课堂教学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感到安全,产生期待和向往的心理。在自由,放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加深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重新审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正确定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位置。学生应该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中的探究者,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采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理解知识,改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内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师要借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方式,去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画画等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字的音、形、义。

4.以精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精当的课堂提问。巧妙的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中笔者就向学生提出问题“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窗含”能不能用“窗前”来代替,學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

四、有效的课堂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了甄别、选拔的功能,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在全面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等方面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整,让每位学生在有效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体验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学习。

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教学中事先给一个题目——要求审题,提示一些童话得写作特点,找关键词,然后去自读课文,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在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后,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等,在课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加上简单的眉批,最后综合全班的评论结果,理解小鸟千里迢迢、历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学生、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六、结语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将素质教育内化于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虽然当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加强探索、交流与自我反省,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