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

2016-10-21焦璐

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创新教育

摘 要: 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而广阔,民间美术更是具有生命力、富有神秘感的文化,通过美术课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文化精神内涵和浓郁的艺术气息,在创新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美术资源 探索研究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112-01

一、民间美术资源的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美术资源,增强美术课程的地方性特点,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是当下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民间美术資源的地方特色

美术教育资源有着不同的地区差异,新的课标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美术课程与地方美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体验民间资源的悠久历史。

地方民族文化反应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文化的“根”,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了解和热爱当地文化,无疑是最好的学习、传播和传承方式,美术教师自当因地制宜、富有创造性的开发美术新课程。

三、民间美术资源的创新运用

中国有着比任何国家都丰富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宝藏,民间艺术变化万千,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甚至于说起绣球就象征着靖西,说起织锦就象征着云南,说起花馍就象征着陕西,等等这一种种民间资源,象征着一个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承出当地的地方特色。民间崇尚完整圆满、讲求对称偶数、喜好以大为美等审美观念,民间美术的造型中均有体现。

这里我要探索一种传统民间工艺——扎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染色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其中针扎用线缝制而成,可以形成较为细腻的图案;捆扎则是用线绳紧系,在染制的过程中可出现对比强烈的纹样。由于扎染作品捆扎的方式与染色的深浅不一样,最后所呈现出变化多样、风格独特的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1.教学内容创新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扎染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扎染应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扎染分为扎和染两部分,通过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扎染的技术简单、容易掌握,并且富有创造性,制作方法相同,但是每个人制作出来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用纸巾进行扎染的模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色彩、享受色彩变化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

在导入环节:针对学生好动、好猜的特点,我首先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两段段音乐,第一段音乐是钢琴曲,第二段音乐嘻哈舞曲,让他们感受音乐带给人的节奏,然后出示扎染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两幅作品带给他们怎样的节奏,接着联系到刚刚播放的两段音乐。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法让学生把音乐与美术作品结合起来,顺其自然引出课题:染出音乐的节奏——民间扎染。

在讲授新课环节:运用现代媒体,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观看了扎染的制作过程,然后播放三段音乐,利用音乐中点、线、面的元素来对应扎染作品中点线面的制作效果,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出扎染的特点。

在教师示范环节:随着一段舒缓的音乐,现场制作一件扎染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仔细观察扎法、染法,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想一想,这四个步骤让学生领略民间扎染艺术的魅力,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学评价创新

制作完之后,到了教学评价的环节,我分为三步进行:

3.1首先让学生自评,讲讲创作思路,为什么绘制这样的图形。

3.2将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看看大家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喜欢。

3.3教师评价同学们制作的作品都很有新意,多多鼓励、表扬学生。

从三个角度进行创新的教学评价,从学生自己讲创作思路到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创作带来的魅力。

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是教育全新的视角,在教学中学习民间美术文化,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6

[3]刘南一.当代广西少数民族美术教育[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4]洪琪,唐杰.美术教育资源[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8

作者简介:焦璐,(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2015级美术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创新教育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基于学讲行动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