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2016-10-21宋希霖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农村经济农民

宋希霖

摘 要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核心,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运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规模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就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民;文化素质;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16

1 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文盲或半文盲占6.65%,小学文化程度占24.91%,初中文化程度占53.63%,高中文化程度占13.16%,大专以上占1.65%。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区,全区现有27万人口,其中有24万农民,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县,其农村劳动力结构与全国情况也大致相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中,其年均收入与其文化程度对比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低学历、初等学历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最大,收入却不高,高中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很小,收入却相对较高,而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职业农民,因为接受新技术快,成果转化率较高,收入就比较高,有少数职业农民收入是低学历农民的数十倍,差距悬殊。

很显然,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农民个体文化素质的差异,最终会在他们的劳动所得上体现出来。偏低的文化素质严重制约了农民接受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进而制约了绿色农业、高效农业、集约化农业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并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止步不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于乡土人才的累积。

2 农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西方现代农业比较发达国家,有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时间每增加1 a,可使GDP增加1.5%左右。

在我国,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没有接受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因此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弱。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大多数农村,农民获取农产品供求信息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集市市场、基层组织以及农户之间互相交流等,65%的农户从广播电视获取市场信息,35%的农户从集市市场、基层组织和友人之间的交流获取,而由于电脑和网络知识匮乏,仅有不到2%的农户从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自助获取市场信息[1]。大多数农民还是通过长辈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原始方式来掌握和运用农业职业技能,从事简单原始的农业生产,这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难想象。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的运用和掌握在农村存在巨大的障碍,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生产力的提高。

在今天,良种培育、转基因、植物保护和农产品加工等新技术已经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确保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还能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去接收和转化,这些成果都仅仅停留在实践阶段。一个文盲遍地、愚昧无知的农村要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是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要加快农民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水平,这将对推动农业转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3 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严重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有着数以亿计的农民,按理说,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廉价、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然而,由于这些劳动力资源的文化素质低、质量差,不但没有形成财富,相反却成了一种负担。

1)多数农民学习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较差,无法很好地接受新知识,农业生产粗放分散、只能生产初级农产品,不能进行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深加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困难。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低素质是导致雅安市名山区和全国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这样一种农村劳动力文化知识结构已经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2)少数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农村优秀人才更显匮乏。根据劳动经济学理论,劳动力流动与其文化程度、年龄成正比,如今新型城镇化改革大幕拉开,户籍改革、社保改革全面开启,农民进城的束缚进一步解除,再加上繁华都市生活环境和落后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农民大量涌向城市,留在农村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知识、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民精英更是凤毛麟角,这种“386199”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十分普遍,农村人才流失愈演愈烈,长期下去“谁来种地”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农业生产将后继无人,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

4 整体提升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振兴农村经济重要途径

农村经济是否具有后发优势,关键在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能否整体提高。

4.1 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创新农民科技培训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他选择就业的机会就越大。目前,农民职业教育举步维艰,处于经费短缺、设备落后,手段单一、生源萎缩以及师资匮乏的境地,要以这种局面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显然是行不通的。

因此,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引导,支持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化配置农民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一套严格高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对在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各种层次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和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幅度提高高素质农村劳动力的占比[3]。

4.2 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全方位服务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主要是靠一线农技人员的现场培训与指导。但机构改革导致了农技推广出现“人散、线段”的局面,农民要获取前沿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即时的市场供需信息只能是道听途说,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没有可靠的保障,信息和技术的缺失使得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备受打击,丧失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5 结语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从业者能够迅速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低素质受众和传统的技术传递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近年来,国家在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方面付诸了切实有效的行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诸多政府行为逐步为新时期农民素质提升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鸿儒,肖茸.陕西农村现代农业情况调研[EB/OL].(2007-04-20)[2016-05-11]http://www.sei.gov.cn/ShowArticle2008.asp?ArticleID=94974.

[2]郭亞军,郑少峰.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6(3):142-147.

[3]唐祥来.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关系:一个比较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30(2):118-12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农村经济农民
耕牛和农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讨
农民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