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无公害食荚豌豆规范化生产技术
2016-10-21郑敏龚玲郑晓宇曾秀文郑国通王小彦温武东黄云兴
郑敏 龚玲 郑晓宇 曾秀文 郑国通 王小彦 温武东 黄云兴
摘 要 以产地环境、生产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规程等为主要依据,制订了一套较系统的无公害食荚豌豆生产技术。该规范化推广应用对提高惠州市无公害食荚豌豆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改善食荚豌豆品质、提升食荚豌豆生产的质量安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无公害;食荚豌豆;规范化生产技术;广东省惠州市
中图分类号:S64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07
惠州是广东蔬菜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之一,种植面积广,全市达8万hm2,品种以叶菜、瓜豆类为主,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和销往周边城市(如东莞、广州和深圳)及出口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是内地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之一。食荚豌豆俗称荷兰豆,是以采收嫩荚为商品的豌豆品种,食用部分为嫩荚,可用来炒食、拌菜等,质地清脆鲜嫩,口感美好,且色泽青翠,诱人食欲,并且富含维生素C,故深受消费者喜爱。食荚豌豆作为广东省高档蔬菜品种而广泛栽培,不但内销,还出口新加坡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提高食荚豌豆品质,促进食荚豌豆标准化生产,特制订《惠州市无公害食荚豌豆菜规范化生产技术》,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1 范围
本文界定了食荚豌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
本技术适用于食荚豌豆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荚豌豆(sweet pea)
俗称荷兰豆,以采收嫩荚为商品,为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直根系。茎蔓生、半蔓生或矮生,近方形,中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顶端有分叉卷须;复叶柄基部有一对耳状托叶,绿色。花单生或短总状花序,着生1~3朵花,蝶形,花冠白色或紫红色。荚果扁或近圆形,平直或稍弯曲,扁,绿色。种子圆球形,表面光滑或皱缩,淡黄色等多种颜色。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010的规定。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以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疏松肥沃,前茬未种过豆科作物的沙壤土种植为宜。
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按照GB 4404.2的规定执行。选用优质,丰产、商品性状好,抗病性强,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食荚甜脆豌1号、食荚大菜豌、白沙981和中豌4号等品种。
5.2 栽培季节
播种期9-12月,收获期11月-翌年3月。
5.3 整地
适时提早整地,耕深25~30 cm,确保土块细碎均匀,土壤疏松;起畦宽(包沟)100~120 cm,沟宽20~30 cm,溝深25~30 cm。
5.4 播种
采用点播,条播为宜,行株距为(30~40)cm×(8~12)cm,每667 m2用种量3.5 ~5 kg。播后覆土2~3 cm。
5.5 田间管理
5.5.1 水分管理
播种后淋透水。出苗前保持土壤表面湿润。苗期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徒长。天气干旱时速灌7~10 cm深跑马水,辅助人工淋泼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雨天避免积水。
5.5.2 施肥
按照NY/T496的规定执行。施足底肥,每667 m2施500~750 kg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40~80 kg、花生麸40~50 kg。苗期宜薄施轻施水肥为主,齐苗后长至6~10 cm叶时,用尿素50 g加三元复合肥50 g对50 kg清水淋施。视幼苗生长情况,可每隔7~10 d淋肥1次。植株长高至20~25 cm时,在根外围10~15 cm处开沟施肥,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5 kg、腐熟花生麸15 kg和硫酸钾5 kg。开花结果期,每隔15~20 d施肥1次。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0~15 kg、尿素1.5~2.5 kg和硫酸钾2.5~3 kg。植株生长太过旺盛,可减施或不施尿素。植株开花结荚较少时,可用0.3%磷酸二氢钾20 g和0.05%硼酸15 g对水15 kg均匀喷施,进行叶面追肥。结合施肥,可进行除草、培土[1]。
5.5.3 搭架引蔓
植株长至高30 cm时,插篱竹搭架,然后引蔓上架,并用塑料绳把豆蔓绑在篱竹上,每隔20~30 cm绑蔓1次,防止强风吹折倒伏,保持通风透光。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6.2 主要病虫害
6.2.1 主要病害
白粉病、立枯病、菌核病、根腐病及病毒病等[2]。
6.2.2 主要虫害
蚜虫、白粉虱、蓟马、甜菜夜蛾、菜青虫、潜叶蝇及豆秆蝇等[2]。
6.3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清洁田园。
6.4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创造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采用性诱剂诱杀,减少虫口密度,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生物农药。
6.5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粉虱等;采用杀虫灯诱杀害虫。
6.6 化学防治
按照GB 4285、GB/T 8321的规定执行。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有选择性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交替用药,合理轮用。主要病虫害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1[3]。
7 采收
根据市场消费要求适时采收, 一般豆荚长至5~7 cm时即可采收。每隔2~3 d采收1次,多次连续采收。
参考文献
[1]梁称福.蔬菜栽培技术(南方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9-121.
[2]张宝棣.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十字花科、绿叶类蔬菜)[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88.
[3]陈小帆.出口蔬菜安全质量保证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4-28.
[4]张光明.绿色食品蔬菜农药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9-55.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