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盘县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2016-10-21李启立李智余鸿村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新品种马铃薯

李启立 李智 余鸿村

摘 要 盘县是贵州省马铃薯优势产区之一,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但因缺乏适应性好、抗性强的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故马铃薯单产水平较低。选取12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初步表明:BP03-05、冀张薯8号、BPHF101、威薯002等品种较对照(米拉)增产幅度在38%以上,且增产幅度达到了显著水平,建议在本地试行推广,其余品种比对照增减产不显著,建议进一步续试。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贵州省盘县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02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饲兼用的高产作物,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等保健食品。为了优化马铃薯品种的结构,筛选出适宜盘县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的马铃薯新品种,按照省种子管理站的要求,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及选育单位(见表1)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四格乡八担山村猓落组,海拔约2 400 m,气候冷凉,年均温12 ℃,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地平坦,土壤为黄棕色沙性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见图1),重复3次,每小区5行,播种80株。小区长4.5 m,宽3 m,面积13.5 m2。小区间不留走道,四周及重复间走道0.5 m,试验地周边设保护行。

1.4 栽培管理

3月17日播种,播时一次性施足底肥,施肥方案为:播时整地667 m2施农家肥1 500 kg,使用复合肥N∶P ∶K=1∶0.5∶2,氮肥、钾肥2/3做基肥,磷肥做基肥,小区等量施肥。5月7日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施1次防治晚疫病,5月13日中耕除草。8月17日测产收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2可看出:各品种的出苗时间差异较大,在18~47 d,这可能是由于品种后熟期不一致或部分品种需切块播种所引起的。各品种的生育期在74~120 d,差异也较大,Z-30生育期最长(120 d),较对照米拉长30 d,滇黔芋2号生育期最短(74 d),较对照米拉短16 d,其余品种基本在95 d左右。

2.2 植物形态特征

从表3可看出:各品种在植物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

2.3 田间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BPHF101出苗率最高为98.8%,V04-31-12出苗最低为79.2%,其他品种的出苗率在82.9%~93.9%;主茎数1.8~4.3;株高以滇黔薯23最高为129.2 cm,最矮的是对照米拉,为58.5 cm,其余品种主要的在集中在80~115 cm;从结薯性能来看,平均单株结薯个数最多的是威薯002,为6.5个,最少的是V04-31-12,为4.1个;最大薯块质量最大的是威薯002,达到了600 g,最小的是Z-30和滇黔(芋)6号,为200 g。

2.4 块茎性状

从表5可以看出:从块茎大小整齐度来看,多数新品种较整齐,不整齐的品种为滇黔(芋)6号;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因不同品种而有很大的差异;商品薯率在40.5%~95.7%,滇黔(芋)6号商品薯率最低,20-4-9、20-4-5、滇黔薯23号、滇黔芋2号、V04-31-12等的商品薯率不如对照,其余新品种商品薯率高于对照。

2.5 块茎生理缺陷情况

田间收获时发现:米拉有二次生长现象,出现率为2%;威薯002有2.5%的裂薯,V04-31-12有少量空心,空心率3%。

2.6 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试验调查各品种均未见早晚疫病,Z-24薯块感染疮痂病和环腐病,威薯002也感染疮痂病,对照米拉环腐病较重。滇黔(芋)6号大薯病烂较多。

2.7 鲜薯产量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比对照品种(米拉)增产,小区均产以BP03-05的最高,为64.6 kg(折合667 m2产3 230 kg),比对照增产100%,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冀张薯8号、威薯002、BPHF101以及Z-30这4个品种产量与对照相比亦达到了30%以上;20-4-5、V04-31-12、Z-24,这3个品种均比对照米拉增产,增产率在5.6%以上;比对照减产的品种有滇黔薯23号、20-4-9、滇黔(芋)6号、滇黔芋2号,减产率在11.2%~31.1%,减产幅度最大的品种是滇黔芋2号。方差分析见表7。

=3.21

查SSR值表,求得LSR值后,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见表8,说明BP03-05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冀张薯8号、BPHF101、威薯002的产量已显著高于对照米拉,Z-30、20-4-5、V04-31-12、Z-24等品系比对照增产但增产不显著,滇黔薯23号、20-4-9、滇黔(芋)6号、滇黔芋2号等品种(系)比对照减产但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3 初步结论

3.1 增产品种评述

BP03-05:生育期101 d,株高72.2 cm,叶片绿色;主茎数2.1,平均单株结薯5.8个,商品薯率87.3%,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3 230 kg,较本地对照品种667 m2增产1 620 kg,增幅为100%,比所有品种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之首,是极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

冀张薯8号:生育期115 d,株高87.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1,平均单株结薯4.5个,商品薯率90.9%,薯块卵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260 kg,较对照品种增产650 kg,增幅为40.4%,居参试品种第2位,比对照增产显著。

BPHF101:生育期94 d,株高78.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4.1,平均单株结薯5.3个,商品薯率93.1%,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225 kg,较对照品种增产38.2%,居参试品种第3位,比对照增产显著。

威薯002:生育期90 d,株高80.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4,平均单株结薯6.5个,商品薯率69.7%,薯块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210 kg,较本地对照品种38%,居参试品种第4位,比对照增产显著。

Z-30:生育期120 d,株高101.4 cm,叶片深绿;主茎数3.3,平均单株结薯5.3个,商品薯率71.1%,薯块圆形,白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125 kg,較本地对照品种667 m2增幅为31.9%,居参试品种第5位。

20-4-5:生育期85 d,株高86.8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平均单株结薯5.6个,商品薯率54.5%,薯块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较对照品种增15.5%,居参试品种第6位。

V04-31-12:生育期91 d,株高117.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1.8,平均单株结薯4.1个,商品薯率62.5%,薯块长圆形,黄皮黄肉,表光滑,芽眼浅;较对照品种增产10.9%。

Z-24:生育期96 d,株高68.3 cm,叶色深绿;主茎数3.4,平均单株结薯4.3个,商品薯率95.7%,薯块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1 700 kg,较对照品种增产5.6%。

3.2 结论

BP03-05、冀张薯8号、BPHF101、威薯002等品种较对照增产幅度在38%以上,且增产幅度达到了显著水平,建议在本地试行推广。其余品种比对照增减产不显著,建议进一步续试。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新品种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看禾选种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GGE双标图分析在糯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马铃薯主粮化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