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种植艺术化设计的景观类型及其效应研究

2016-10-21陈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艺术设计

陈阳

摘 要:本文运用例证法,对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种植景观类型及其效应等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科学实施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建设艺术规划、农作物测土配方的适应作物种植规划,尊重基础地势、依托传统文化,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种植景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之一。

关键词: 传统种植;艺术设计;新农村建设;农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71-01

一、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与农业景观之间的关系

1.方向与模式。现代农业是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经营理念升级与时代发展在农业方面的综合要求和理想;农业景观则是现代农业的耕作模式、经营模式与生态保护模式统一的载体。前者为后者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导思想与知识框架的层面规划了发展的蓝图;后者则从“农业产业、文化、科技、创意与生态休闲” 等方面,或以某种独立的模式或以两者以上结合的模式,去具体地践行、丰富与创新发展的载体,把乡土的农业元素以艺术的形式提升和运用,推动农业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与地方人文的结合。

2.规划与举措。现代农业作为农业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之一,是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发展与顺应自然的发展观,在保护、修复与提升“青山绿水”的基础上,为农业景观发展规划了硬件功能区块、布局了不同传统作物的种植园区、计划了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阶段。

二、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种植艺术化设计的景观类型

1.季节性景观。季节性是传统种植作物的根本属性的体现之一。根据作物特点而言,其景观的谷峰时期有两个:花期与成熟采摘期。因此,种植与经营设计时,就要注意运用品种的多样性去实现景观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种类型适合经济类的果业种植,如杏、桃、樱桃、梨、苹果、葡萄与香蕉,以及一些特殊的花菜类的作物(葛花)等。由于此类作物的花期、花色、花型、树形、果子形状与成熟期等都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对于土壤适合种植果树的区域,显然具有典型的比较性优势。

2.集约性景观。由于作物自身的外在特点不够鲜明,显然采取集约化或规模化的艺术种植模式,是保障食品安全与创造景观效应的主要路径之一。这种景观的打造及其效应追求,适合主粮与其他的民生大宗需求的作物。主粮包括小麦、水稻、玉米与等,其他民生必须物资如红薯、土豆、花生与各种中药药材等。

3.美术性景观。把农业种植、农业生产与地方的地理地势结合起来,依靠不同的农作物去创造特殊时节性下的美术效果。这种景观的设计和创造,是地方政府、农民与相关设计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中,在实际的种植操作中,以同类作物的不同品种或者不同作物,作为美术景观搭配的色彩,尤其随着季节或作物成熟期的变化,去追求作物创收与农业景观的实现。

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种植艺术化设计的景观效应

1.地方特色经济广告效应。根植于农业艺术化种植的农业景观,既具备传统景区旅游的观光元素,更具有农业生产、农作物宣传推广的广告效应。首先,直接推广了景观农业产品。在景观受众的景观欣赏和体验活动中,会对相关农作物产生最为深刻地印象,游客会结合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了解、研究,为其种植、营销和加工做出广告贡献;其次,推广了地方特色的关联性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的加工品。

2.地方旅游发展宣传效应。当前实效性较高的宣传形式有三种:(1)现代媒体的主题宣传。以报纸、电视广告、网络媒体与各种移动媒体为主,开展的农业景观介绍及其产品推介活动,具有农业发展与农业景观推广的导向性作用;(2)外地游客美好印象的自宣传。即指外地游客通过微信、微博、QQ群、个人QQ空间、个人博客与其他的自媒体等媒介,发表旅游心得、旅游照片、旅游评论与旅游记录等,在游客的旅游体验交流、农业景观美誉传播中,达成对农业景观及其产品的宣传。这种宣传在扩大地方农业景观效应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的营销和当地其他产品和服务的营销。

3.地方农业文化结晶效应。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农业景观的旅游经济效益,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农民会自觉地凝聚起来,深入地方农业、农村与农民中去挖掘地方传统的优秀人文文化、耕作文化与民俗文化,使其以地方特色性的农业文化被結晶和传承。实践中,通过对地方主打农产品的某种品质提炼为工作路径,以精炼、简短、朗朗上口与易传唱的语言为文化载体,既代表着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对当地农民和其他人民具有教育意义;也对外地游客起到了文化的熏陶和宣传作用。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种植业在土地集中、土地整理与土质检测的工作基础上,为现代农业科技设施装备、农作物种植板块的科学设计和运用创造了艺术化的空间,使农业景观与农业生态、水系治理、土壤保墒、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打造出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的农民富裕、农村秀美、农业发展的美景。

参考文献:

[1]梁发超,刘黎明.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11).

[2]赵岩,石晓景.农业元素在农业观光园景观中的创新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07).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