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待优生的赏识教育
2016-10-21姬有明
姬有明
摘 要: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师及家长教育的对策,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升整体素质及教师由“职业性”向“事业心”转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待优生;教育;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及亮点等方面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自主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由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从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及主动的发展。赏识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应以待优生为重点,因待优生常有自卑心理,再加上教师对其挑剔多于鼓励,批评多于赞赏,家长对其训斥多于关爱,冷语多于温言,使其易形成“我不如人”“就是不如别人”这样自我否定的评价,严重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因此,对待优生实施赏识教育,尤其在实行新课标的形势下,以鼓励其重树自信心便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谈谈初中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及如何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待优生。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待优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1.家教上的误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初中学生,多是00后,有的是“富二代”子女,有的是“土豪”子女,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是留守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阳光空间中,吃、穿、住都有家长管,出、行、玩花钱很阔绰,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将孩子放在学校里,或将孩子交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自己对孩子的管教鞭长莫及,任其自由发展,上网、谈恋爱成了他们的专利,追星、自我肯定张扬了他们的个性,穿名牌、拿智能化手机、听MP4、“炫富”、生日挥霍现象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长此以往,他们便精神颓废、思想消沉、意志薄弱、道德失衡、成绩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放松造成的。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总有人质问老师,我的孩子在小学时都是好学生,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想,让每个家长扪心自问,会找出答案的。
2.学校教育上的盲点。《中国教育报》载文:大数据告诉我们,超过八成的孩子对初中学习不适应,最不适应的是: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变难、同学竞争增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已充分显现出来。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来看,仍然沿用以前分班授课模式,班额增大,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双棒的鞭策下,学校及科任教师只注重了“跑得快的”,而往往忽视了“跑得慢的”,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极分化,产生了待优生。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待优生往往是成绩差的学生,科任教师认为重视这些学生的教育等于“瞎子点灯白费油”,劳而无功,因学校给班上划有升学指标。有的学校,升学指标是教师评优选模、職称晋升、分房的唯一依据。因此,产生待优生现象也与学校的教育脱不了干系。
探求清了待优生产生的原因之后,那么如何教育转化待优生,就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让关爱和尊重触及待优生的心灵。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都熟识的道理,对待优生的关爱更应体现在弄清背景和原因,理解其苦衷,把严声厉色的批评变成和风细雨的说教,要巧化矛盾、睿智风趣、妙解尴尬,把当众的指责换成事后的促膝谈心,要审时度势、曲径通幽、化险为夷,在和待优生的交谈中,要做到在肯定中蕴涵着督导和引导,鼓励中充满着期望。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先天发育不良,有的是“留守孩子”、有的是父母离异、家庭残缺亲情、友情等种种原因而导致心里的偏激又有些自卑。他们一方面渴求爱、一方面自我封闭,一方面自我膨胀、一方面又自惭形秽,面对这些学生,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担起长辈、家长、朋友的角色,以真诚的姿态对待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把批评教育转化为赏识教育,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给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尊重与真诚,帮助与友爱,从而使他们变恐惧为愧疚,化愧疚为感激,转感激为动力,自觉自愿地改正错误,奋起直追。2014年,我所代的初二(1)班一学生,叫王×,因父母离异,思想波动较大,成绩下滑较快,性格由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我发现之后,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对症下药,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各方面都有所好转,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在初三数学竞赛中获县级一等奖。
其次,让成功体验伴随“待优生”左右。体验成功是转化待优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师家长要为这些孩子搭建平台,尽可能引导他们成功,对自卑、学习较差的学生时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便促进他们的转化,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及时同家长联系,双向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不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兴趣特长,帮助他们打开眼界看到自己的优势,产生自尊感。”因此,教师家长要根据学生的长处制定让他们“踮着脚跳起来能摸得着的”目标,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再次,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以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久而久之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试想如果仅仅是得到100分或考上大学作为成功的评判标准,大多数学生还是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我让班上每一个学生从初一第一节政治课起就制定了各自的目标和要求。如班上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第二次月考之后成绩提高了5分,我就给予表扬,家长应给予鼓励。还有一个女孩子,由于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刚开始接触时,发现她性格很孤僻,沉默寡言,很少与老师接触、同学交往,上课从不回答问题,我针对她的政治作业,在课堂上给予肯定,并在课后找她谈话并给予鼓励,逐渐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她最终被庆阳一中录取。
最后,希望家长定时定期同孩子进行交谈,消除两代人之间的思想隔阂,部分家长将“横眉冷对”变为“俯首甘为”,也可以“多年父子成兄弟”,形成和谐的家庭教育观。让孩子有话要对家长说,有事要请教家长,有问题要让家长破解,有困难需要家长帮忙,有进步应得到家长的赏识,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总之,赏识教育的奥妙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心灵上的巨石,抛弃思想上的包袱,解开心理上的疙瘩,得到教师、家长的赏识,这样学生的潜能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这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的“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睦的家庭教育中,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参考文献:
周爱芳.巧用赏识教育[J].湖南教育,2003(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