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意识训练方法初探

2016-10-21彭素闪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方法

彭素闪

摘 要: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自我意识存在严重缺陷,但如何针对他们的自我意识缺陷进行有效的训练尚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意愿;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东西;让学生体会在班集体中的作用;训练学生把握“我和他人、我和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中度智力障碍;自我意识;方法

笔者所带的班级共有12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年龄在10~12岁之间。他们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无法分清“我的”“你的”,经常会为抢夺学习用品和玩具而大哭大闹;口渴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水杯拿起就喝;被老师批评还表现出很愉悦;他们的行为总是随心所欲,不懂得在相应的场合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相应行为。王志超等人认为,以上现象是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下的表现。自我意识是人社会化形成的核心,只有建立起自我意识,才能区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还有学者认为,健全的自我意识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意识到自身的健康状况、生理特点和生理状态。(2)能够体验到内在的心理活动。(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对于如何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值得一线教师借鉴的方法还比较少。

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实践和思考。

一、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活动

当学生不想参与或对某个教学活动不感兴趣的时候,笔者会反思:这个活动适合他们吗?是太难了,还是太简单了?简单、单调的活动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活动的坚持性,活动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无法理解或无从下手。所以,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笔者教学生认识“我的身体状况”时,首先请学生两两结对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然后,将每位学生的身高用相应长度的彩带标定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说出“这是我的身高”,之后,让学生比一比谁高谁矮,体验我比××高,我比××矮。借助《量身高》《用彩带制作自己的身高》《和同学比身高》等操作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高。

二、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意愿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笔者会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或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的状况,他们的学习缺乏方向、缺乏目标、没有动力。而自我意识训练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很难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必须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意愿。

汤盛钦等人认为,智力障碍儿童对新鲜事物或任务缺乏主动性,动机不足,求知欲差,很少表现出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很难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外在动机所支配,对具体物质奖励比对精神上的奖励更感兴趣、更能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会清楚地告诉他们“要做什么”“做到了将会有什么样的奖励”,例如,在教“认识自己的所属物——我的水杯”时,笔者会对学生说:“请找到自己的杯子,并告诉老师‘这是我的杯子,能按老师要求做的,老师奖励他一包饼干。”

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东西

生活中,学生经常把自己想要或喜欢的东西直接拿来“用”,别人要求他交还时还会非常生气甚至哭闹。其实,这是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下的具体表现。因为他根本无法分辨出“我的”还是“别人的”。对此,笔者利用学生的所属物,如书包、笔盒、笔等,进行了相应的自我意识训练:第一步,将学生的所属物标上姓名或贴上照片;第二步,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这是我的×××”;第三步,要求学生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用过的笔要放回笔盒,笔盒要放进书包等;第四步,让学生评一评、说一说,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之后,特别强调“这是我的×××,那是他的×××”;第五步,如果想要他人的东西,一定要说“借”,用完之后一定要交还给对方。

四、让学生体会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人在某个集体中总要承担和扮演一定的角色,且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及在集体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对于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他们不能正确地表达“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及我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笔者利用班级的一切事务,给每位学生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利用班级报道卡,使学生明白,我是×班的学生,我是班上的一分子。第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分配任务,如:请腿脚灵便且语言表达清晰的学生负责归还教具、学具,请高个子的学生负责擦黑板,请爱唱歌的学生负责播放课间音乐。第三,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老师给予及时表扬,并向他表示班级有了他的付出,变得更加有序、整洁,如“有你为大家清扫垃圾,我们的教室更干净了”,同时让同学们对他的付出表示感谢。第四,利用班会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第五,某项任务未完成时,教师一定要让负责人将事情做完、做到位。

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通过“领任务并完成任务—自评、他评—调整自己的行为—获得别人(同伴、老师)肯定—再次领取任务”这个行为循环系统,不断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行为,获得别人的肯定,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自我意识水平,明白了在集体中我可以做某事,我能为大家做某事(见下图)。

五、训练学生把握“我和他人、我和环境”的关系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月都会有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看电影活动。笔者利用看电影活动从以下两点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训练。第一,通过“选同伴”来感知自己和同学的关系,如,我喜欢××,我想和他一起坐,××不喜欢我,他不愿意和我一起坐。第二,通过排队进场、对号入座、安静观影等,感知我和环境的关系。在“电影院”,我要守秩序,做个受欢迎的观众。校运会时,笔者借助“接力赛”项目,让学生明白“我和队友”的合作关系,比赛中鼓励学生“同学间要相互加油、鼓励”等,让学生体会到“我是班上的一分子,有很多同学在关心我、为我呐喊。”

经过多年的自我意识训练,笔者班上的学生建立了规则意识,参加集体活动能主动排队,在公开场合能保持安静不吵闹;生活中学会了使用“我的、他的”,不再争抢别人的东西,能把自己的物品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保管好不乱丢乱放;更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学会了主动承担班级中的事务,并且能高质量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他们会为一件事情坚持、努力并为达到目标而感到骄傲,也会为错过某个活动而惋惜。最让笔者高兴的是情绪暴躁的张同学、黄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同时成为同学们眼中助人为乐的大哥哥、大姐姐。

雖然,过去的几年,在训练学生自我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自我意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为此,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意识的训练是一个持续的带着艰巨任务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志超,梁敏仪,王涛.润物无声学而为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897.

[3]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