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学生展示的高度
2016-10-21张宁波孙洁洋
张宁波 孙洁洋
我校“导、学、疑、展、练”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展的定义是:
“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达到穿插巩固、展现提升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耐心倾听和积极引导学生展示,对学生的展示做恰当的评价。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根据各组学生的展示状况,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设施和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时点拨,有效调控;适当拓展,挖掘内涵;指导方法,提升能力。
一、深化展示的理解
“展示”的完整表达叫做“展评式的学习”,通过之前的质疑环节,当其他同学在展示的时候,可以就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参与到评学中。
1.展示机会有限,而评学机会更多,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中,有利于扩展课堂的广度;
2.展示调动学生之间围绕问题展开争论,产生生生互动的效应,引导学生之间产生深层次的思维交流,有利于扩展课堂的深度。
评学的四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提问式评学——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案例
学生进行了4次提问,8次回答,涉及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与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的区别;细胞需要的离子如何通过细胞膜来运输;葡萄糖为什么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是主动运输,而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举例。通过追问,学生在这节课上,学到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学到的是知识点产生的原理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补充式评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案例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
2.合成过程:
3.运输方向:
小组展示:我们发现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过程:色氨酸→生长素。运输方向:
a.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运输到形态学,而不能倒转过来。
b.横向运输: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使生长素从形态学到形态学。极性运输的同时,在尖端产生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从而使尖端下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c.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小组1补充:他们小组的理解很对,我们还有补充——我们发现树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得区别对待。
地上部分:
A.层次越高的枝条,相对下面的枝条为形态学上端;
B.以树干中轴为基准,同一枝条距中轴越远则是形态学上端。
地下部分:
A.以地面为基准,距离地面越深的根为形态学的上端;
B.以主根为中轴为基准,同一侧根距离中轴越远,则是形态学的上端。
小组2补充:我们发现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主动运输。
最后结论:由此可见,生长素的合成方式、合成部位、运输方向及方式是分情况来分析的。
第三种:质疑式评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案例
1.在暗箱内放置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如右图)。将暗箱放在转换器上,并保证可以分别控制暗箱和花盆的旋转,则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为( )
①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动 ②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动 ③暗箱和花盆同步匀速旋转 ④暗箱和花盆均固定不动
A.①直立生长、②弯向光源、③弯向光源、④弯向光源
B.①弯向光源、②直立生长、③弯向光源、④直立生长
C.①弯向光源、②弯向窗口、③直立生长、④弯向光源
D.①弯向光源、②直立生长、③弯向窗口、④弯向窗口
小组1展学:我们认为答案为C,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动,说明也是只有右侧的光源通过小窗到幼苗,所以弯向光源。花盆匀速旋转,但是只有右侧窗口有光,所以选择弯向窗口。因为暗箱和花盆同步旋转,幼苗各个部位接受的光照一样多。所以幼苗是直立生长。暗箱和花盆固定,只有右侧有光,所以弯向光源。
小组2质疑: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花盆匀速旋转,虽然只有右侧窗口有光,但是幼苗各个部位接受的光照是一样的。所以选择直立生长。暗箱和花盆同步旋转,但是只有转到右侧光源时,才有光照,所以是弯向窗口。所以选D
第四种:辩论式评学——《ATP的主要来源——細胞呼吸(一)》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2O中的氧来自O2还是葡萄糖?试着画出反应式中反应物O元素的去向。
A同学:H2O中的氧来自O2,因为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成水。
B同学:C6H12O6和水中的氧气去了CO2,而O2去了水。
二、优化展示的内容
我们课堂中有些教师的展示容量太大,甚至拖堂;有的教师给学生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有短短的三五分钟,致使讨论走了过场,成了点缀,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把讨论的环节省去。直接导致花了很长时间去展示,课堂的内容还没有上完就下课了,结果一堂课的内容用了两堂课,教学进度跟不上。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展示内容泛而不精。
展示过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主问题”,注意展示过程的“详略+重点”,展示内容应是本课核心,要围绕重点、关键点、难点、易错点而展开。主要遵循两个原则:自主探究能解决的问题不展学,小组互助能解决的问题不展学。
实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 有氧呼吸
三、自学探究
四、小组合作探究
1.物质燃烧也是物质的氧化分解,物质燃烧和细胞呼吸有何异同点呢?
2.回忆线粒体的结构及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绘出线粒体的简图并做标明相应的结构。
3.写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具体的反应式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反应式
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分解反应式
第三阶段:[H]的氧化反应式
五、展示评学
4.在下图中相应部位写出有氧呼吸作用的详细过程。
5.比较有氧呼吸作用的各阶段
以上三个阶段的酶是否相同?有机物被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第几阶段?
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的氧气用于第几阶段?水在第几阶段参与进去?
6.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2O中的氧来自O2还是葡萄糖?试着画出反应式中反应物O元素的去向。
以上反应式中的能量能直接写成ATP吗?在细胞中,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释放的能量是2870kJ,其中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能量转化率约为 ,这些能量大约能使 个ADP转化为ATP。如果你在思考上述问题的时候,消耗了2摩尔葡萄糖,那么有多少能量转移到了ATP中?
7.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看到在整个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主问题设计,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引导学生的学习逼近知识的重要地带,实现学习的提升。
参考文献:
马敏霞.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展示欲望[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