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管理层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契合的“暗箱”
2018-03-23王砚书
王砚书
【摘 要】管理者由于个人特征的不同,在个人偏好、风险认知、道德水平和决策行为方面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会对包括社会责任在内的企业决策产生影响。《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研究》一书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考察了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治理机制下管理者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同时研究了管理者异质性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后果,对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提出了建议。
【Abstract】Managers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personal preference, risk cognition, moral level and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corporate decision-making which includ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book of“Research on Behavior Agreement of Management Layer's Heterogenei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management Layer's heterogeneity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n examines the behavior agreement of managers' heterogenei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and studies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rs' heterogene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關键词】管理层异质性;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治理;外部治理
【Keywords】management Layer's heterogene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governance; external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2-0043-02
1 引言
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然而,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供给严重不足,不仅直接制约了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而且也为理论界深入剖析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提供了契机。冯丽丽、胡海川和魏巍潜心研究、反思和总结当前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契合的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从而试图打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决策这一“黑箱”,于是在2017年12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研究》一书[1]。该书选题视角独特,内容充实,是一部具有高水平学术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力作。
2 该书关注异质,视角独特
已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管理角度和经济伦理角度,均遵从“经济人”假设,认为管理者是同质的,而忽视了“人的特质对其自身行为的影响”。而现实中,管理者由于个人特征的不同,在个人偏好、风险认知、道德水平和决策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会对包括社会责任在内的企业决策产生影响[2]。而且,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供给方的企业,在做出社会责任履行的相关决策时,整个决策过程一直处于“暗箱”之中,外界人士难以判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并且这个影响在受到冲击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已有研究都没有很好地诠释和回答。此外,目前仍没有建立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研究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尤其是关注到高管异质性在不同治理机制和政府规制下,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此,该书以管理层异质性为切入点,考察其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契合问题。
3 该书逻辑严密,结构合理
全书紧紧围绕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展开论述与验证,结合我国特殊的内部治理环境(产权、股权集中度和薪酬)和外部治理机制(约束机制、纠偏机制和市场机制),分析管理层异质性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对现有政策和治理机制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检验管理层异质性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后果,提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管理建议[3]。全书共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该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该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介绍研究内容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对管理层异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成果,评述已有研究,指出该书的研究机会;第三章“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机理剖析与检验”,运用自我分类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对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机理进行深入剖析,结合中国制度背景对管理层(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两者“垂直对”)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进行检验;第四章“内部治理下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研究”,采用人口特征研究的关系法,分析了企业管理层团队的人口特征差异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关系如何受到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薪酬的影响;第五章“外部治理下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研究”,运用高层阶梯理论、规制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等,采用人口特征研究的关系法,分析了政府规制、媒体关注和市场化进程这三种外部治理机制作用下企业管理层异质性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关系;第六章“管理层异质性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后果,研究了管理层异质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媒体关注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第七章 “结语”,全面归纳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启示,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4 该书拓展有力,创新有三
第一,首次系统地对管理层(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长—总经理垂直对)人口特征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这是对从管理层异质性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拓展。现有从管理层异质性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依据的是高层阶梯理论,采用的是人口特征研究的直接法和成分法,都忽略了管理层团队内部个体之间互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该书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董事长—总经理垂直对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明晰了管理层异质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丰富了管理层特征、管理层异质性与公司行为的研究[4]。第二,检验了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异质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公司内部治理环境(产权、股权集中度和薪酬激励)和外部治理机制(政府规制、媒体关注和市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管理层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效果,这使得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途径的经验研究提供了证据。第三,剖析了管理层异质性对社会责任履行提高企业价值的弱化作用,并进一步验证了在媒体关注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这使得企业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拓展,为规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了经验证据。
5 該书深入治理,剖析微观
该书在理清管理层异质性影响管理者行为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管理层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并将“暗箱”与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治理机制充分联系[5],评价现有内部治理环境(产权、股权集中度和薪酬激励)和外部治理机制(政府规制、媒体关注和市场背景)在管理层异质性影响社会责任履行中的调节效应,使得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更具有了针对性,对政策的评估也更加客观。
综上所述,《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研究》一书以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清晰严谨的学术语言,以独特新鲜的视角和科学准确的方法验证了管理层异质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机理,是当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5):124-133+187-188.
【2】冯丽丽,胡海川,魏巍. 管理层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契合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3】何威风. 管理者异质性视角下资本结构与投资关系研究[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苏然.CEO背景特征、CEO薪酬与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36(11):76-88.
【5】徐子尧,杨兴林.董事会性别差异化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0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