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改的一点感受和做法
2016-10-21解移生
解移生
2010年,我校开始掀起“学习杜郎口”,搞“高效课堂改革”的浪潮,我正好带初一语文,理所当然成了课改先锋人物。面对学校领导提出的条条框框的做法,我疑惑过、担忧过、犹豫过,一路走来,在语文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感知:课堂改革,重在领悟精神实质
记得当年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师李爱军来我校指导课改时,提出一个观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当年对她的说法我很不理解。历时五年,我明白了:学习杜郎口,绝不是东施效颦,学习他们的形式,而是要领会课改精神实质,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开口表达,动手操作。
常言道,开口即语文。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语文课堂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情景,让学生自己钻研文本,积极展示,表达见解,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领会了课改这一精神实质,我们才能很好地把握语文课堂。
二、感受:课堂改革,应遵循规律不能照搬
1.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有必要
当初,为了学习杜郎口中学,学校提出每堂课必须有爬黑板、对学、群学、聚焦等固定形式,并严格监督管理,对不按步骤进行教学的老师通报批评,确保每堂课的各个环节到位。于是,为了所谓的形式,一些不必要的爬黑板、对学、群学、聚焦就形式多样地出现了。比如,为了适应这些形式,我们语文老师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听写生词这一爬黑板的做法,每节课前十几分钟,让十几个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词,课堂重点任务不能落实。其实,有些课程不一定非要各个环节都到位,那样就犯了形式主义。大家在集体备课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一问题,向学校提出建议。在得到学校领导许可的情况下,语文组作了大胆的探索,对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予以取消,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同样也动起来了。
2.不是每一门学科形式都一样
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对课堂的整体部署把握也就不一样。数学课堂需分任务到小组。因此,领导也同样强调语文课也要分任务到小组,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这一形式,不得不采用极端的做法。如,有位老师在讲《孙权劝学》时,他把句子翻译的任务分到小组,每小组只翻译一句,结果每个小组的学生只准备他们小组的句子翻译,而对其他语句则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很好地预习全文,并且在最后剩下一句没翻译时,没有一个学生上去翻译。甚至还有学生说,这又不是我们组的任务。因此,我们的课堂改革必須针对科目特点,而不能照搬形式。语文教学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肢解。如果任务分组只要求一组学生分析理解某一个问题,相当于把一篇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把握。
三、感悟:相关文体教学之我见
1.现代文教学
按照“杜郎口中学”的做法,现代文教学的大体形式是先由老师设计一份导学案,再由学生自己预习,单独完成导学案,再把任务分配给小组,小组准备展示内容,展示课上各小组依次展示。但是,这中间也存在不少问题,学生预习不到位,做导学案只是从资料书上抄答案,做出来的答案张冠李戴。展示不积极,只有少数尖子生展示。当然,这些问题可以理解,因为语文文本解读本来就有很大难度,老师上课前还要翻不少参考书,认真备课,才能给学生讲解传授。那么学生如何能很好地开口讲解、展示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语文老师经过几年摸索,积累了一点做法:(1)必须很好地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中必须补充作者情况、背景资料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2)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尽量简单化、宽松化,让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有话可说。(3)把预习时间尽量由课外改为课内,使预习达到实效性。(4)教学生充分发挥工具书、资料书、网络的作用。(5)小组讨论时不可流于形式,放任自流,老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在经过个人预习、查阅资料完成导学案、小组讨论、老师点拨、自己组织问题语言等步骤后,准备较充分了,学生才敢于展示,能精彩展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运用词句理解来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借鉴杜郎口做法,加之语文老师自己的探索,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具体步骤是:把要学习的课文做成课件,把课文全文通过白板展示出来,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重点句子加上横线,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资料自己读懂课文,然后学生分别上台逐句讲解,并讲出实词、虚词的意思,学生不能讲解的个别词、句由老师来点拨,并强调学生做好笔记,加强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记忆,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学习中。
四年来的课改,给我的感受颇深。具体总结为以下几句:领会课改实质,不照搬形式;兼顾学科特点,不强求一致;针对不同内容,形成有效做法。
参考文献:
邱福明.语文课程知识的存在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