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材内容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16-10-21常武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

常武

摘 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当地进行教材整合就能比较好地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关键词:教材处理;内容整合;思考建议

笔者参加了全县的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所授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8.2三角形的中位线”,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学案中的过程简述进行分析。

一、过程简述

首先,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如图,D,E是△ABC的边AB和AC的中点,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ADE与△CFE全等吗?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然后,教师提问:DE是△ABC的中线吗?由此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并与中线进行区别。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DE与BC有怎样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推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随后安排例题及练习题。

通过合理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探究腾出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内容整合应树立的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老师只要设置好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注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数学变成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建立和坚持如下观念。

1.研读教材,用好教材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时代赋予了教师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阅历。教材是数学课程的核心资源,为我们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教材一般是先直接引入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篇幅来证明定理,最后应用定理。新课标明确要求探索并证明定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先学习用三角形研究四边形,而这节用平行四边形研究三角形问题。

2.依靠教材而不依赖教材

由于各个地区的教育基础和社会环境不同,决定了教材在具有普适性的同时,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整合时,只要不偏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学难度不得提高或降低。如,这节课我由前测题顺利地发现了定理之后,引导学生归纳了定理。由于倍长中线法前面没有介绍,如果按照课本的证明方法去证明会花很长时间,我做了这样的调整之后,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自然了。再回头让学生看看前测题推导定理的过程,很自然地认识到是倍长中线法。

3.从学生出发整合教材内容

当今的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该更加重视知识的生成和获取过程。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态度协调整合的过程。因此,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时候,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提炼教材精髓,充实课时容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如,这节课如果把倍长中线法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放在一起并在一节课完成例题及练习题,从知识角度考虑,教材的课堂容量太大,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定理的证明上,而不是定理的运用。于是,我通过前面的整合既认识了定理又证明了定理,还给后面的练习留足了时间。同时增设例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目的是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从而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达到学以致用。又为以后探究中点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材整合的反思

一堂课的成败不仅仅体现一个老师的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能体现这个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及灵活运用程度。如果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教材整合,设计适合学生和贴切生活的场景,就需要充分的课后准备,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还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程序和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无疑是对老师更新教学理念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

总之,无论对教材内容进行怎样的整合,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系列,在课堂中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师应该重视教材的整合过程,使整个学习过程能达到一定的同步性,使教学不脱离教材,教材紧扣教學。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2).

[2]张奠宙,赵小平.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J].数学教学,2007(10).

[3]顾继玲,张新华.初中数学教材探究活动设计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当前做好农牧区创新创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习近平的廉政建设
关于教案设计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