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及政策再设计

2016-10-21闫蓉孙晓彤冯丽烁

中国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闫蓉 孙晓彤 冯丽烁

【摘 要】当前,我国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创新驱动力严重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产学研合作机制存在漏洞。文章借用金登得多源流分析框架,针对现有问题及需求,分析政策的目标,同时对政策的服务形式及资格进行设计,使产学研合作政策与现有问题以及政策需求更契合,更能满足时代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率;多源流模型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提高国家竞争力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Schumpeter(1912)认为,经济体系本身存在着一种既破坏均衡又恢复均衡的力量,那就是创新活动,正是创新活动推动着经济发展。而随着现代经济得不断发展,市场节奏得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活动面临更多的要素投入和更大的市场风险。为了应对这一趋势,难以独立承担技术创新内化重任的高校以及企业决定采用合作的形式来增强其竞争力及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因此应运而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学研合作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技术创新,成为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熟经验。

而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高校毕业学生就业难、知识产权的归属不明等问题,而这类问题究其根本是产学研合作的问题。

二、产学研合作政策设计

产学研合作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为:(1)现有政策不健全,外部环境尚未形成;(2)企业创新力不足;(3)利益分配机制不够明确,科研人员缺乏创新热情;(4)财政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上述原因導致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机制效率低下,也造成经济发展呈现“高技术不高”的现状。根据金登的多源流政策模型,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问题溪流开始形成;过去曾颁布相关政策,但不适应当时的环境,政策溪流形成;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的提出而被涉及的政治溪流,三条溪流交汇使得关于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上政策议程。

1.政策目标

产学研的合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高校及企业难以独立承担技术创新内化重任,因此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总目标在于通过采用合作的形式使得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创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高水平增长。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企业与学校合作,提升技术、人力资源、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等技术创新基本要素的水平,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加强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与企业合作扩大教育经费的来源,解决高校教育经费不足、学生实践场所缺乏等问题。

2.福利服务体系

(1)企业层面。注重企业员工知识的提升,增加员工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员工对于产学研合作的认知度;企业应享有法律确认的产权和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搭建合作平台,通过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将高校与企业密切的连接在一起。

(2)高校层面。优化师资队伍,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高校通过实施技术成果入股,科技人员个人持股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科研人员的利益;同企业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及教材;明确约定知识产权条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3)政府层面.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准确把握科研人员、企业家、投资者和一线员工的贡献大小,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产学研合作提供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培育专业化的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体系。

3.服务资格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同样在产学研合作的福利分配过程中也需要对服务资格的分配进行筛选和审核。

(1)建立企业参与的准入机制。对企业参与重要产学研合作项目(如国家级项目、政府有重大资金配套资助的项目等)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对外资企业参与计划项目应严格控制,建立审批机制,对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安全等项目应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加强对企业承担计划项目的资格审查,强化对承担单位的违约制裁。

(2)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于不涉及政府出资的产学研项目,通过建立完善的第三方评估体系进行评估,对于涉及政府出资的产学研项目,在立项时就应瞄准产业化,以产业化前景广阔、企业愿意投资等为准则;对重要的产学研项目,应尽可能选择具有应用开发前景的技术,同时追踪国外同类领域,借鉴相关经验。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2.

[2]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佟晶石.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与自主知识产权[J].中国软科学,2003, (1):113-116.

[4]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D].杭州:浙江大学,2001.

[5]秦军.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因、现状及制度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11).

[6]白庆华,赵豪迈,申剑,刘云兵,张希胜. 产学研合作法律与政策瓶颈问题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25(1).

作者简介:

闫蓉(1993—),女,汉族,山西,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孙晓彤(1992—),女,汉族,甘肃,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冯丽烁(1991—),女,汉族,山西,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问题探究
浅谈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创新力的机制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