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016-10-21李鸿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习数学学习重要性

李鸿章

【摘要】 叶圣陶先生说:“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他认为只有把预习任务完成后才能上课.可见,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本人以为,预习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主探究意识;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巩固所学知识;预习可以消灭“拦路虎”,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 预习;数学学习;重要性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与原来的老版本相比,除了内容有删改、编排顺序有调整外,学习内容的展开上亦和原先的老版本有些不同之处.今天的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发展与认识过程,探索过程;可是对知识的记述、归纳、总结的内容相对变少,而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钻研,这就给了孩子们自我发展的空间.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思路,一定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初中的初始阶段,就要引领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他认为只有把预习任务完成后才能上课.可见,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预习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首次接受新知识,要独立阅读数学课本并思考问题.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着很大作用.从古到今,许多成绩斐然的人都是凭着自学走向成功的.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甚至眼花缭乱,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学校、课堂亦不再是唯一传授知识的场所,它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知识.学生今后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大量知识要靠自己走向社会后,在各自的工作中根据需要去独立获取.作为教师,必须要“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预习”则是走向“自学”的必要步骤.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预习例题和课后习题,有利于他们熟悉各种题型,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了解到本学期、本单元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理性学习很有益处.如预习数学应用题,不是简单地读读题目,解答出问题就完事,中间还要经历思考、对比、验证的阶段.学生经常这样做,长此以往,自然熟能生巧,慢慢的也就厚积薄发,豁然开朗起来.用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开窍”了.这正是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的表现.随着预习次数的逐渐增多,这种“开窍”感会越来越明显,以至后来,遇到类似的习题,不待别人指点和讲解,自己便能顺利地解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每一章、每一节中所谓的新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并不是完全的陌生的,许许多多的新内容只不过是原有旧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罢了.就是以旧知识为基础,再增添新的内容,作出新的结论.学生通过预习,如果能再把新章节中所涉及的旧知识适当复习一下,就会克服学习新教材时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知识要点上,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课堂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了.例如在学习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前,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预习时重点复习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如果不预习,在上课时老师若直接用这些旧知识学习新课,有的学生就可能在解题时遇到障碍.

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拓展和延伸.一般说,学生对新章节的大部分内容能看懂,而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才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懂之处,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通过预习,学生把不懂的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上课的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课堂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有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其实,预习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上学期,一个初二学生与同学分享学习经验时谈到一个小例子,他说,上数学课时,学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时,用到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这是初一时学的,我在预习时又对这部分重新复习了一下,因此初学就感觉不难.否则,就可能因为这两个旧有的知识点造成障碍,以至于弄不明白上课时所学的新内容.

三、预习可以消灭“拦路虎”,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

学生一般对预习不够重视,学习困难的后进生尤其没有预习的习惯.其实,预习更有利于后进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这是因为学习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达标.因此,听课中碰到的“拦路虎”较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相应增加,以至于愈学愈吃力,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学生须在老师指导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经过预习,一方面,复习了新课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了,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了,同时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减少,做作业的速度加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成绩相应上升.预习,就像“火力侦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一节时,书中对“有理数的法则”是这样定义的:“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如果课前不让学生预习,上课又不复习负数以及绝对值的相关知识,直接讲课,学生很有可能把各种运算符号弄混了,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再和学生复习或让学生自己去问同学或查课本,费时不说,也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这样,部分孩子将越来越差,一旦知识链断开,再学新课知识就衔接不上了,想取得好的效果只是枉然.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复习下本节中关于负数和绝对值的知识,自己认真读读本章节部分所讲的内容并按提示对书中所列出的思考题一一计算一下的话,不用老师讲解,他自己已经可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预习法有许多好处,在此不一一赘述.希望通过此文,使更多教師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唯愿通过不断探索,让预习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猜你喜欢

预习数学学习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