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21周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新课改有效性

周丽

【摘要】 新课改数学教学,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一剂改良剂,起到课堂改革的良好作用.但是它并不能跟着时代,进行实时更新,进而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新课标下,初中教学课堂的现状,我们可以了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进而构建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课堂教学;初中生;有效性;新课改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国家不断深入和推进新课标改革.初中课堂教学,逐渐出现了许多令人欢喜的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弊端逐渐退出课堂,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一定提高.但是教育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才能培育出真正的现代化人才.因此初中教学课堂,在不断发展中,不能满足于新课堂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应该在有效性上实现更好改进.新时代人才需求,对其提出崭新的要求与期望.

在新课改中,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既要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又要保障心态轻松,不能背负过重的教学负担.这就使得许多老师开始思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既可以追求应有的教学质量,又能保证学生长远学习兴趣.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教学改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面临的挑战

用简单通俗的话讲,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遵守相关数学教学规律,教师投入较少精力和时间,并且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转而言之,就是投入较少的教学成本,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充分掌握知识,取得良好数学成绩.可以看得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合要求,相对较高,更加注重教师对课堂的规划,以及师生甚至家庭之间的互动.无论对于各方,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都是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在实现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过程中,却面临着众多困难,增大了挑战性.

(一)教师与学生思维转变难度比较大,有效性课堂教学方法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尽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新课改教学思想的学习,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很难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固守原来呆板僵硬的数学教学观念,采取落后無趣教学方法.“题海战术”与应考思维,仍旧影响着师生的有效互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沟通.有些教师觉得新课改不过是名改实不该,最后还是要求学生数学成绩,认为老思维和方法比较有用.

学生在这种教学理念的熏陶下,也不敢提出数学学习的要求.一方面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强调的是老师权威地位,初中生处于被教育管理地位,不敢也不能挑战这个地位.因为年龄小知识面窄,因此初中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威慑住,没有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还是被动性学习;另一面教师传授狭隘的数学应用思维,使得初中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就是为了应对学校考试,从而没有充分意识到数学的生活实际作用,在庞大的数学学习压力下,逐渐失去数学学习兴趣,成绩自然就下降.

其实在思维意识上,教师传统数学思维意识的保守尤为突出.这种不开放的数学课堂思维,一面毫无阻碍地传输给学生,一面又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威慑力,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不恰当,缺乏合理针对性的数学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工作,无疑需要充分考虑两方面: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自身的数学教学方法.

然而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之前,教师备课仍旧抱着原来的备课理念,自己是数学课堂的主角,控制着整个数学课堂,以完成书本既定教学目标为主题.相对而言是比较模糊.尽管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老师备课时以及进行教学时,还是以自身为主.只是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目标定位在思维发散与想象上.在课堂上,也难以容纳学生思想,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方法上,教师也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大多还是“满堂灌”,未能进行良好的因材施教.因为新课改要求的是整体学生成绩,然而每一名学生个体,数学情况是不相同的,因此也就要求教师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中生的成长年龄特点,处于青春期个性强烈,性格多变的阶段.教师不能根据这样的特点,规划出合理的数学教学课堂分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简单的初中课堂数学教学方法,直接使得教学有效性折扣大减.

(三)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

每一个初中班级,学生人数都是比较多,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学习态度、兴趣以及采取的方法上,出现了很大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学习能力与趣味的差异.班级整体可能有一个特点,学生本人表现出不同反映.

学习能力的差异.初中数学意在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但是初中数学教学毕竟不是精英教育,学生学习数学、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大不相同.新课改的数学教学目标,其实是为了中等水平学习能力的初中生制定,相应教学速度在中等水平能力的学生中,适应得比较有效.这样就忽视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整体效果.在数学教学客观环境中,学习能力两端的学生接受能力就比较弱.还有就是,为了弥补两端学习能力不均,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增加了学习的负担.

学习兴趣的差异.数学学习对于思想远不成熟的初中生,表现出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学习也是一个长期深入的过程,几节简单课堂教学并不能有效改变教学情况.当然,兴趣较高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就比较高,相反兴趣低的学生就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不同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影响到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出现差异.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

之所以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面是为了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进一步要求,打造学生真正主体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初中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成长打下基础.促进有效性的原因,就是为了弥补眼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足与困.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为了完善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师生思维.针对教师与学生不能适应新课标思想指导的现状,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让老师意识到数学教学的时代性,认识到师生平等教学对学生成绩和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打破老师“霸王”的形象,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往,为有效性教学做铺垫.事实证明,师生关系融洽的班级,在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改革中,往往能够开展得更好,学生成绩也提升非常快.教师威严形象可能令学生压抑,教师的温和形象却能让初中生产生亲密感,更快融进课堂.

(二)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是为了激发教师明确教学主题,完善教学方法.为了促进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感受到责任意识,知道岗位责任,这样才能摒弃效果差的教学方法.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工作的各项环节都是应当围绕学生进行展开,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性预定的目标.只有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保证数学课堂的质量.同时,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性目标,也不得不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革新,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力图实现数学知识能够被学生充分接受.这样就逐渐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迈开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步伐.教师必须意识到在教学中的责任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走讲台的过场,完成书本任务就可,而是真正地实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利用数学知识观察世界,利用数学逻辑分析问题.

(三)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可以提升初中生整体数学学习能力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新课标制定的不足,就是过于注重中等水平学习能力的初中生,因为初中生自制能力还不够,优等生容易成绩下滑,差等生更容易丧失学习动力.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以培养兴趣为开始,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通过有效性的学习,学生能够领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有勤奋钻研的动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基于这样的教学思维,能够让每名学生,不论学习能力如何,都能体验到课堂主体的地位,用内心的责任感去学习.而不是纯粹性地依靠教师的指导.这就是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升的显著表现.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有效性的课堂数学教育方法,不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更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综合能力.可以让年轻的他们,培养出自主性学习习惯,开拓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与创新意识.所以,构思出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构建出主动适应初中生的教学活动,都不是片面讲述知識,让学生被动性接受.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在课堂环境中思维特点,创设迎合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灵活的现实模仿学习数学.

构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需要涵盖相关数学知识,如数学概念、公式、思想,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现实,创建相似度高的情境,能够更快更好地引入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完善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然后构建模型,最后解析问题并进行应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除了让学生吸收了数学知识,也更能让他们了解相关背景,同时在好奇心驱使下,可以展开想象,思考出新的数学问题.

创设情景,是一个很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清楚构建时应当引入什么因素,最好是贴近初中生生活的故事.分辨出学生思维与认知上的差距,这样可以查漏补缺,对遗漏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补充教学,实现班级整体进步.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必须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共同互动,才能实现有效性的提高.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地变教师津津乐道地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处理好教材中的数学推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在处理数学推理的问题上,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数学推理包括以演绎证明为特征的逻辑推理和以归纳、类比为特征的合情推理两种,要改变那种过分重视逻辑推理而忽视合情推理的现状.因此新课程在教材处理上特别突出了以合情推理为特征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地位和作用,试图通过增加合情推理的内容来弥补削弱演绎推理的份额.但是,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推理,两种不可能相互替代.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滑向另一个过分弱化演绎推理的极端.因此,既要增强合情推理的地位和作用,又不能冷落了演绎推理,处理好它们,对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四)让学生多思辨,提高其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缜密思维能力,而这个能力就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思维交流和辩论实现的.通过思辨,学生能够升华出一些数学思想.教师应当将数学思想融入数学知识或者数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学生在学习后,自然也就掌握其中的思想灌输.现实许多情况证明,学生的数学思想有时候比数学知识还具有实际作用,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能力.

四、结 语

初中学生处于中学初期阶段,为了数学学习道路比较漫长,因此应当有一个长期数学学习的基础.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学生的责任,只是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需要得到教师的引导.希望数学课堂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俊玲.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13, (2):59-60.

[2]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 (5):34-35.

[3]马培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科学周刊,2012, (5):146.

[4]张建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中国寰球教育,2013, (5):56-57.

[5]王星彩.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教学研究,2013, (3):110-111.

[6]徐剑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31.

猜你喜欢

初中生新课改有效性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