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10-21静宁席晓红
静宁 席晓红
【摘 要】人的思维起源于问题,没有疑问,思维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主动提问的情况并不多见,缺乏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培养;问题意识;问题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反而是不成功的,这是新时代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现状分析
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教师长期主导作用的影响下逐渐淡化了,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少有问题意识的产生,即使学生有问题,问题的质量也不高。教育家曾對中美两国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明显低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低于美国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期原因,主要是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去问题教育”的影响和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危害。长期来,教师问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事,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是学生的本分,教师历来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学生本身说,心理上就有提问与自己无关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特别是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是一种权威,学生对教师充满了崇拜,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讲的都是正确地,学生只有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提问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学习的动机也才会更加的强烈。培养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对所学知识只能被动接受,那么这种主体地位将无法发挥。培养问题意识能够更好地推进新课改的落实,也是达到新课改要求的重要推动力,它既落实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把这种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紧迫性
1.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课改将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调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显然已行不通,这一根本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现新课改根本目标的关键
创新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一切创新都开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将成为空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了低年级小学数学新课改推进的最重要的一环。
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1.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是首要条件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学生对教师必须充满着敬畏心理。这种观念下,学生们是无法培养问题意识的,因为他们失去了问问题的能力和环境,他们只能够按照老师所讲的去做,不能够质疑权威。而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平等”方式进行。因此,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培养低年级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首要条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使学生想学、善学。
2.创设“问题意识”的教学情境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还是非常息息相关的,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问题意识”的情景教学。而最常见并且最实用的就是买东西所涉及到的金钱的支付和找零,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如果买了2支铅笔,每支1元,买了2只圆珠笔,每支2元,向商店老板支付了20元,老板需要找回多少钱。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讲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并加以补充,然后再通过变换条件和数据,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既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完整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兴趣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一个一个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是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会打乱本已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担心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受到挑战。二是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担心会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没有足够的勇气提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自身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民主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的强烈内需。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心理学认为,内需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需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的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五、结语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将问题贯穿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成培.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教学月刊.2005(09).
[2]陈炜丽.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4(12).
[3]李景志.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培养分析[J].华章.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