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五大策略
2016-10-21康玉星
康玉星
【摘 要】有效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教学的效益。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每个老师的看法不同。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当前众多小学语文老师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验,认为有五大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素质;活跃;自主学习;课外阅读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当抓好基本功,不断进行充电。一方面,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要提别注重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被淘汰,老师应当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授课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好教材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学思维活跃,教学手段和形式多样,但课程标准是纲,教材是本,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教材上,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是对知识进行全面把握及在教学中对知识外延的延伸和内涵的深入的一个标尺。我们要注意分析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人为地拔高教材中的知识;在指导预习时,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导读提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握重难点,另一方面可通过在课堂上提问导读提纲中的某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立足于课本,应活用教材。
三、通过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为此我们必须活跃课堂气氛,这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呢?
1.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游戏的外在形式都非常感兴趣。游戏还具有激励性、竞争性的特点,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便会主动、自觉地学习。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必定能满足学生好玩的心理,他们的注意力也会持久、稳定,学习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2.小组竞赛活跃课堂气氛
团队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提倡和需要的一种精神,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相互配合、相互比试。小组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也可让班级的学习气氛变浓,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3.巧用课件
时代在进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在理论方面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要在实践方面掌握先进教学技术。利用课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教学内容,使得语文教学变得直观、形象,能增强课堂刺激的新颖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很多带有“?”的东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将“?”变成“。”,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恰恰也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满足的愉快感以及成功的喜悦感。这种情感反过来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不断去追求新的成功。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其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五、鼓励、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每读一本书都是在与一个伟人对话。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阅读书籍的同时能够汲取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丰富想象力,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虽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在文学成就和口碑上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些阅读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文的乐趣,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扩展学生的素材库,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要研究多种教学策略,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必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个人看法。
参考文献:
[1]【美】Ronald.L.Partin.教师课堂实用手册——新老教师教学与管理策略.徐富明,杨可丽,张爱宁,译.2版.中国轻工业出版,2006.
[2]高玉华.开展趣味教學,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南京《好家长》杂志社.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