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016-10-21邓军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导入创设情境

邓军

【摘 要】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学科,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教师可以从合理进行课堂导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数学史料、通过实例引入概念几方面入手,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数学成为初中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应用意识;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实用性的学科,在现代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初中生来说,数学是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数学素养,为高中数学打好基础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正在逐渐向着应用性的角度发展,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合理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相关的预习。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向着数学的应用性方面引入。教师可以首先对即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找出其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将其设计成问题或者改编成故事作为导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初接触到相关知识时就能够体会到其应用性。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知识时,可以用生活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来引入,让学生通过自己日常的积累找出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式,并将其进行整理,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一元一次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积累过程中找到自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来学习就能够更为有针对性地掌握重点与难点,提升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注意引导学生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找出生活中能够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物体以及需要利用其完成工作的软件,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其在生活中发挥的功效。同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应用之后进行总结,并对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哪些功能进行合理设想。这些问题需要在新授课之前留给学生,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查阅资料或者进行实地考察。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或者其他同学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由于数学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适当创设一些数学教学情境,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每节课进行不同的设计,针对其中某个具备应用性的知识点进行情境創设。在遇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并尽量为学生创设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可以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设计背景与发展情节,给数学加入人文色彩,也可以针对一整章的内容对教室进行布置。

例如,在学习《走进图形世界》一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带到教室,并让全班同学对立体图形进行三个方向的观察。教师也可以将课本中涉及的图形制作成模型带到课堂上,并对教室进行相应的布置,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这段时间里每天都能接触到相关的图形,并在长期的观察过程中对图形的变化、三视图等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并搜集相关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对《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充分利用数学史料

现代的数学知识都是有一定的发展历史的,许多现代常用的数学理论是经过先贤的不断验算而得到发现与证实的。特别是现代数学教材中会将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事迹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编写进课本之中。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史料,向学生介绍相关数学理论知识的来源,并了解其在生活中得到的不断完善,让学生明确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师在利用数学史料时应当进行筛选,对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一些课程即便书本中没有编写相关的史料,教师也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将其加入进来,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进行放松,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实例引入概念

数学问题是离不开实例引入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实例来引入课程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更应当合理使用这种方法。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将每节课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整理,并将其中可以利用实例来引出的部分进行标注。在备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这些概念的相关实例进行搜集,挑选出其中较为通俗易懂的、具备实际应用性质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这些实例的利用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根据即将学习的内容找出解决方案,这是一种督促学生进行预习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在讲解完一种概念之后,利用实例对刚学完的概念进行运用,并引出新的概念,这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系统。在课堂上多运用实例可以降低数学课程的抽象性,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紧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跟随教师的节奏完成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黎彩虹.例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任慧东.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导入创设情境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