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
2016-10-21郭惠君孙玉琴
郭惠君 孙玉琴
摘要: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是一国参与世界经济的主要途径,国际直接投资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替代或互补不同的作用和影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在投资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在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短期内贸易促进效应不显著,长期来看促进效果明显。
关键词:直接投资;一带一路;贸易效应
理论研究表明,直接投资对出口既有创造性,也可能存在替代性。研究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可以验证我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是促进了贸易发展还是代替贸易。如果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中亚的贸易就说明可以实现“走出去”和出口并重,我国就应该加大对中亚国家的市场开拓并实现产业升级;如果直接投资替代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出口就说明我国对中亚的投资集中在中亚国家的进口替代行业,我国就应该在投资和出口之间做出权衡。这种背景下,我们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向西率先经过的中亚五国的贸易效应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是一国参与世界经济的两个重要途径,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得知国际直接投资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但两者关系问题上并无定论。Mundell(1957)最早对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替代效应;R.Vernon(1966)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生产阶段投资对贸易的替代互补效应是不确定的;小岛清(1978)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则认为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Markusen和Venables(1998)指出当两国市场规模和要素禀赋相近时,横向一体化的对外直接投资替代了国际贸易。
张春萍(2012)通过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对不同类型的国家的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创造效应程度是不同的;柴庆春,胡添雨(2012)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东盟和欧盟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差异,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对发展中地区的投资产生较大的贸易促进作用;胡颖,董莉(2014)以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得出中国对俄罗斯既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有明显的出口促进效应,除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外也都具有进口促进效应。已有文献对我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中,大多是从总体上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或对不同类型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直接投资存量的考查。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同时考查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对出口的影响,对近十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来探讨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二、 中国对中亚国家贸易、直接投资的现状
1.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发展现状。中國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从近十年数据来看,2005年~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达36%,2013年增速显著放缓,2014年受世界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贸易额有所下降。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虽有波动,但总体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441.53亿美元(UN Contrade),与建交之初相比增长了100多倍。
从图1中可以看到,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有所下降,较2013年有所下降,2013年502.74亿美元较2012年的469.28增长了7.13%,与2011年、2012年的年增长率18%和31.58%有所放缓。而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额除在2008年金融危机波动较大外,均保持增长。
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如表1所示,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贸易量始终位于五国之首;以2010年为基期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增长速度最快。
2. 中国对中亚五国OFDI现状。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长,如图2所示,2014年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00.93亿美元。中国对中亚五国的OFDI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2014年底,中国在哈萨克斯坦OFDI存量达到75.41亿美元,占中国对中亚五国OFDI存量的74.7%。而且在中国对亚洲投资存量分布国家和地区中,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存量仅次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位于第三名。
从趋势来看,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流量是增加的,但是各年份波动较大,如图3所示,其中2012年达到峰值33.8亿美元。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2013年增速放缓,2014年对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流量为负,而在同期对乌兹别克斯塔和土库曼斯坦直接投资流量增幅较大。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与对中亚五国贸易都呈增长趋势,而流量波动较大与贸易关系不明显。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本文接下来通过引力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
三、 实证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因地区和投资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在以上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进一步验证我国对中亚OFDI的贸易效应。
1. 建立模型。本文采用引力模型来分析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引力模型最先来源于万有引力定律,Tinbergen(1962)首次将贸易引力模型应用到贸易领域,Linnenman等人将引力模型应用于FDI与贸易流动的实证研究,引力模型成为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本文选取确定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额为因变量,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和直接投资流量为自变量,建立中国对中亚五国的OFDI的出口贸易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的影响。采用的模型为:
lnEXit=?琢+?茁lnOFDIit+?姿lnOFDILit+?着it
其中,EXit代表时间中国对中亚五国中国家的出口,OFDIit代表t时间中国对中亚五国中 国家的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琢、?茁、?姿为带估计参数,?着为误差项。
2. 数据来源。由于我国从2002年开始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因此本文选择了近十年的面板数据,时间跨度为2005年~2014年,横截面为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运用OLS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对中亚五国OFDI的贸易效应。具体数据选择2005年~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存量、直接投资流量、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出口额。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来自各年度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5年~2013年中国对中亚各国的进出口额来自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对中亚各国的进出口额来自于UN Contrade。实证研究工具运用Stata 13.1。
3. 中国对中亚五国OFDI出口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
(1)Hausman检验。运用stata13.1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于Hausman检验的P值为0.000 0<0.05,因此拒绝原假设选择备择假设,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2)F检验。F检验的目的是在混合回归和固定效应间进行选择,原假设为?琢i=0。通过检验得到结果,在出口与直接投资的F检验中,F=14.41大于0.05显著性水平下F的临界值,应当选择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3)回归分析。分析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直接投资流量的回归系数不显著,直接投资存量的回归系数再5%的置信度下显著。回归结果说明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在短期内对出口的影响不明显,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效果才能体现。因此,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是出口促进型的。从系数来分析,该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则会导致中国向中亚国家出口增加0.344%。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
(1)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知道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为互补关系,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出口促进作用,这与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的分析相一致。
(2)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的长期效应显著。以上计量分析显示,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流量的系数均不显著,而直接投资存量回归系数显著。这一结果说明短期内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不能带来出口的明显增长,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对出口的影响显然大于直接投资流量对出口的影响。
2. 政策建议。
(1)从长远来看,一方面要明确加大中亚投资的战略意义,打造中亚利益共同体。实证分析的结论揭示了我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所带来的贸易促进效应和即远期的具体影响。这就给出于中亚地区的战略安全、能源策略、国家博弈等地缘政治因素需施加经济影响的原因之外,更增加了现实经济性因素的实证支撑。因此,扩大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应成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最为重要的子战略,本着打造中亚利益共同体的高度,完善我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机制,力促投资份额的扩大。
另一方面,对中亚的投资做到“统分结合、高低兼顾、予取相权”。从投资对象上,要将中亚五国作为整体来对待,以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但各国的差异性又需要在投资策略中有所区别,要发挥对重点国家的示范效应。从投资主体和行业定位上,应做到国家主导的主体和民营主体的有机结合,投资的行业选择应该做到战略性产业与边贸经济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从对投资回报的预期上,投資的贸易促进效应建立在存量积累的效果上,所以对于当期产出的关注应放在一个相对长远的立足点上,而不应过分拘泥短期效果。
(2)从目前来看,要完善合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当前亚信会议和上合组织的合作机制为促进中亚投资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但在多元博弈的格局下,如何寻找更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双边投资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机制显得很紧迫。在巩固现有的框架的基础上,我国应该更为主动的通过经济援助、利益互换、园区建设、基金投资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中亚地区投资便利的政策谈判,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大对投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保障、投资服务配套等便利性措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Mundell Rober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
[2] Helpman E,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rade structur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1985.
[3] Kojima. K, FDI: 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Groom Helm, 1978.
[4] 柴庆春,胡添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对东盟和欧盟投资的差异性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2,(6).
[5] 张春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6).
[6] 张纪凤,黄萍.替代出口还是促进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3).
[7] 项本武.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作者简介:孙玉琴(1965-),女,汉族,北京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和政策、外资理论和政策、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郭惠君(1981-)(通讯作者),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政策、FDI。
收稿日期: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