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初探

2016-10-21梁静

科技风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专业建设

摘 要:在本文中,我们针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多媒体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从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出发,提出了该专业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职业属性;工作过程

1 人才培養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考试步入高职院校的学府,甚至一些达到本科成绩的学生放弃本科院校投向高职院校的怀抱,未来它将成为我国就业大潮中的主力军,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据此,本专业培养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音频、视频处理、多媒体集成和平面设计的核心技术,具备对数字媒体(如平面广告、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进行设计与制造能力,能熟练进行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职业的属性是对社会劳动形式的高度概括,既规范了职业劳动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的标准[ 1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与职业的属性无缝对接,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2015年,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新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修订一次,职业属性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断靠近,对畏缩专业点实行减少招生、专业整改、撤销专业点等退出机制。

职业的属性决定了实际工作的方向,诠释了岗位群的定位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职业价值,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正是职业教育区别与其它教育的本质所在。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程序,现实中的工作结构由不同的工作过程重新排列组合而成,工作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人为构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是我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经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该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在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成绩等各个环节上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将学习领域与职业领域相结合实现了课程体系的重构,是具有革命性质的创新。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沿用姜大源教授所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3343”课程开发模式。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实现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

1)三个阶段,指课程开发前三个论证阶段:市场调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论证阶段、课程开发阶段。第一阶段,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为依椐,确定专业服务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第二阶段,开展校企合作探讨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框架,明确合作方式、责任义务、运行方式和资源整合;第三阶段,以各任务间的逻辑关系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制定出周密的课程。

2)三个步骤,指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实施阶段:第一,进行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开发;第二,进行公共课程开发,其中包括基本素质课、选修课等;第三,构建系统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3)四个环节,指课程开发的逻辑环节:第一,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供《岗位(群)工作分析表》;第二,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校企课程开发团队分析开发“典型工作(群)”,本环节完成实际工作向典型工作转换;第三,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校企课程开发团队论证完成典型工作具备的职业能力能否胜任岗位实际工作;第四,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校企课程开发团队对“典型工作”进行教学落实,确定课程。

4)三个转换,指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

4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课程设置

通过对职业领域岗位群的分析,确定了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多媒体软件开发、多媒体通信网络建设、平面广告设计师企业形象(VI)设计师、平面媒体设计师、包装设计师、网站设计师、插画设计师、多媒体策划、多媒体数据库开发等。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包括:多媒体素材的收集能力、制作能力和合成能力。我们进一步对能力进行分解,确定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1)网络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多媒体素材采集能力:《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3)图形图像处理能力:《Photoshop》、《Illustrator平面设计》;4)音频视频制作能力:《数码影像技术》、《数字影音处理》;5)动画制作能力:《Flash动画制作》;6)多媒体集成能力:《多媒体技术与应用——Director篇》;7)网页制作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8)多媒体编程能力:《多媒体编程技术基础》;9)拓展能力:《数据库及应用》、《WEB程序设计》、《广告制作》、《平面广告创意》。

5 多元的考核测试方式

在进行课程考试测试时,我们将两种考核方法并用:1)教考分离,通过国际认证考试。鼓励学生参加全球统一的Adobe认证考试,通过该认证的学生都可以置换课程成绩。2)形成性考试,其中课程设计占20%、平时成绩占40%、期末测试占40%。

通过这种的考核方式的应用,大大增加了考试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畏考情绪极大的减少,更加切合了高职教育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法春,高俊文.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广东: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 杨建明,刘慧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系统优化与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J].职业时空,2006.

资助项目:2015年度陕西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通信信息类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项目类别:重点)

作者简介:梁静(1983-),陕西西安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专业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