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感

2016-10-21涂洪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

涂洪英

摘 要: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我们表达、计算、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符号感形成的越早,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越有利,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懂得符号的运用和意义,学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符号感的起步阶段,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感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符号感 培养

前言

符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在商场外面P的标志代表停车场,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的标志符号,对勾表示正确,叉表示错误等等,这些符号无处不在,随处可见。而数学符号在我们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如果小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各类数学符号,培养良好的符号感的话,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老师必须重视数学符号感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数学符号,并且加以运用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符号感。

一、学会感知符号的意义

对于数学来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就是符号化,数学中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符号,每一个概念都有特定的符号来表示,我们在学习数学时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掌握各种运算符号和代表符号。数学符号和我们自然语言相比,比较简便、比较直观,准确性更高,它反映了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的数学符号对他们来说非常枯燥和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些形象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内容简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感知符号。数学中还有一种比较难的符号是字母符号,我们通常会用字母符号表示多种物体和元素,这就给学生学习增加一些难度,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从具体的数来引入字母符号所代表的数,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感知字母符号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课时,我们会用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我们可以从实际的事例引入,如25+86+85,18×27×5等等,学生通过解答发现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运算变得很简单,然后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等式,并且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同时把这些用具体数字符号表示的等式用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如a+b+c=a+(b+c),(ab)c=a(bc),这样会使得规律表达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便于学生感受和掌握,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明白了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在以后的应用中就会容易很多。

二、通过数形结合,培养符号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必须树立符号意识,因此要把符号运用潜意识地、有计划地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例如在一年级“数一数”这一课中,同学们会从一数到十,那么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实物,比如课桌上有几支笔,几块橡皮,几把尺子,几本书等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用这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再比如在教学“=”“>”“<”这些符号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假设一个具体的场景,比如在一个水果筐里,有苹果、橘子、香蕉、梨等不同的水果,通过不同水果的比较,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的比较。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数量的多少来进一步体会,如筐里有10个苹果,有5个橘子,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大于号或小于号,苹果的数量多,橘子的数量少,给学生建立起这样一个多与少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抽象出10>5或5<10这样的数学关系,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的意义,并且学会运用,在讲解“=”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方式,如3个香蕉和3个梨,让学生明白这两种水果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以此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数形结合抽象出“3=3”,认识并且理解“=”的含义,学生就会明白当两个物体数量一样多时可以用“=”来表示。数形结合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符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老师要注意有效地利用数形结合,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更加深刻的感受数学符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符号运用

除了在课堂上接触数学符号外,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很多的数学符号,只不过这些符号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来表示某种具体的事物,这就在学生的潜意识里积累了很多的符号。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数学符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这些符号的运用。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化的教学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符号运用的技能。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时候,通过画图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其实就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构成的,因此,在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以及面积公式的前提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构图来感受一下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构成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对面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所有的面都相同的话那么得到就是正方体。因此,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长方体六个长方形表面的面积和,但是这六个长方形面是两两相对的,我们把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用a、b、h来表示,它的表面积用S来表示,那么我们得出的等式就是S=2(ab+ah+bh)。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确定解题方向和思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话,把对具体问题的思维操作变成对问题中符号的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和体系,构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逐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提升数学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运用,老师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感知符号,运用符号,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符号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郁松,姜今锡. 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感的教学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02-204.

[2]陈雪卫,王小群. 注重符号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 学周刊,2011,(26):146-147.

[3]吴宏亮. 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实践与探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5):89.

[4]林革. 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感之“四性”[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5):45-46.

猜你喜欢

培养小学数学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