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2016-10-21严军花

价值工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智慧城市经济新常态

严军花

摘要: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常态形式下发展的必由之路,两者存在的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协调机制不健全、结构性调整难度较大、公共服务不到位、技术障碍与资金短缺、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统筹规划、经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应对措施。

Abstract: Wisdom city and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form, there is the inseparabl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problems of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not sou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difficult, public services are not perfect, the technical barriers and shortage fund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ity and new urban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conomy into the new norma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ity urban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關键词: 经济新常态;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信息化技术

Key words: economic new normal;wisdom city;new urbanization;public servic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9-0235-03

1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内涵

智慧城市指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中,通过政府、市民和企业等主体的参与,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满足居民对公共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基本需求,实现城市环境、产业经济的高效、健康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运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的治理手段建设城乡生态化、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实现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走集约高效、环境美好、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解决城镇化建设中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城乡之间差距、生态恶化等问题,而且实现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高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

2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共同特征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两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在推进实施中呈现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2.1 以人为本为前提

智慧城市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为发展前提。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角,智慧城市的建设十分重视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通过现代网络沟通手段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大众的才智,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平民创新,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样强调人的重要性,其中一点重要的体现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通过土地、教育、公共、卫生等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其享有真正意义的城镇居民待遇,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常住人口享有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2 更注重协调发展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强调协调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现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安居服务、教育文化服务、智能服务、交通运输、健康保障服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服务的协调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城镇发展速度与农民基本权益的保障、新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民综合素质现状与今后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协调上。

2.3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强调协调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撑。智能城市建设是现代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字卫生以及数字交通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集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样也离不开现代城市规划、城市公共管理、生态技术、新型教育手段的支持。

2.4 有共同的发展目标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民综合素质,转变发展理念,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着力提高消费能力,以科技发展为载体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以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解决差距较大问题,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3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3.1 协调机制不健全

目前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主要体现为行政机构的行政政令的垂直协调。但由于中央、省级、市级等各上级部门协调机构由于存在各自为政的弊端,致使现存的垂直管理信息平台存在信息共享不对称问题,甚至出现信息孤岛现象,致使在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現了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信息建设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信息主导部门间的条块分割,互不通气,导致了办事效率低下,居民办事深受其害;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的难度,需要完善现有协调机制,解决上述问题。

3.2 结构性调整难度较大

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城市运行管理的其他板块和功能脱节严重,偏离了城市总体战略目标;智慧城市与新兴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部门各自为战,企业多头并进,从外表看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而建设成效却不尽人意;在智慧产业技术系统,缺乏兼容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3S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化主平台,信息技术研发成果应用范围受局限,不少研究技术实用性较差,业已开展的不少信息技术工程往往成为最终沦为“花拳绣腿”的窘境。

3.3 公共服务不到位

在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人力资源就业难、医疗服务跟不上、居民文化建设水平滞后、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加之城镇化的征迁改造过程中,存在损害农民既得利益的问题,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出现强制拆迁乱拆问题,致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镇后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失去了基本的经济来源,基本的福利、再教育权利也得不到保障。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城镇化农民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做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的技能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存技能,是各地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3.4 技术障碍与资金短缺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技术障碍主要体现在标准滞后与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挑战两个方面。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改变信息共享不对称现象,使各信息系统互联、互动、共享,必须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目前,从国家层面上还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另外,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对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严重制约。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个人隐私问题、财产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都会受到挑战。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旧城改造、新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的土地财政收入紧张,不能满足建设资金需求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转变资金筹集方式,提升现有资金的利用效率。

3.5 环境保护问题尤为突出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只注重眼前利益,出现违规占压规划用地,城市林地、草地、湖泊湿地、水源地等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筑垃圾等三废不能达标排放,造成大气、水、噪音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短缺,城镇的生态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与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旨也是背道而驰的。

4 新常态下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四点对策

4.1 强化统筹规划

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之间要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两者在规划方案,推进进度、技术应用等方面做详细的沟通协商;其次,建立完善新常态下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规划,建立规划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评价城市建设的有效性;加强土地资源征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衔接;国家层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完善推进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方案,明确各阶段实施目标、实施主体、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和各项保障措施。

4.2 构建生态环保型产业体系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物流交通、社区服务等技术与服务行业相结合,培育创新型、智能化的服务产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实现城市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加快智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物联网、生态旅游、健康保障、科技服务等高端智慧服务业;重点推动智慧制造业的发展,着重发展智慧装备产业和网络数据产业,具体包括智能数控设备、数字化家电、现代化交通、通信数据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4.3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在新常态下,各级政府要对城镇污水处理、道路改造、供热管网改造、市政道路、垃圾处理等项目系统规划,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实施游园、广场、城镇出入口绿化等建设工作,为城镇居民健身活动提供公共场地,提高居民生活的满意指数。要将现代化城管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向城镇居民提供网络化、公开化、数字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实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在全民范围内的合理分配。加快新常态下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的信息网络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广播传媒网络融合,加快现代化交通、污染预防、能源利用、旅游管理等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和信息化进程。同时加快开展校园改革、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便民政务等试点工作,推进智慧技术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以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4.4 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实用性

在新常态下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实用性,信息技术的研发要着眼于居民需求,充分考虑技术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居民的接受能力,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让广大居民及时获取所需的工作、学习、生活信息,使广大市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同时通过加快社区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推进步伐解决社区隐患、治安管理、敬老扶幼等方面的矛盾,缓解城镇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居民参与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全民建设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牛文元.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标志[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01).

[2]宋俊德,李晓峰.智慧城市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J].世界电信,2014(06).

[3]杜栋,王蕾.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规划评价[J].上海国土资源,2015(03).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智慧城市经济新常态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