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三年级小学生初学毛笔字的教学机智

2016-10-21陈逾陈龙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巧妙书法教学激趣

陈逾 陈龙萍

【摘 要】书法教学是使书法这一传统而又极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必要课程。如何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创设良好的书写氛围,激发他们学生练写毛笔字的兴趣,对于书法教师来说,惟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帮助、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并且不断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将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

【关键词】书法教学;巧妙;激趣;机智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书法以其特有的造形方式和表现力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积极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而毛笔字教学已成为小学书法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阶段书法教学的看法。

一、潜移默化,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书法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初学毛笔字的孩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引用名帖、典故

平时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展示名家名帖让学生尽情欣赏,领略书法之美。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勤礼碑》,祝允明的《草书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等。还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直至成名的故事。如:《王羲之吃墨》《钟繇抱犊入山学书》《岳飞沙上练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引领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故事中,感受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创设活动、舞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赞扬孩子,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适时表扬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还应创设各种活动、比赛,如:“我是小小书法家”,“书法作品展”等,让学生找到自信后不断进取。

(三)规范姿势,养成习惯

执笔。执笔是习字学书的第一个环节。执笔的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书写的效果。所以,书法的教学,首先要解决执笔的问题。前人谓之的“拨镫法”,将其要领归结为五个字:擫、押、勾、格、抵。这种执笔法的优点是,五指自然屈伸,都派上用场,用力齐均;笔在手中既稳当,又便于前后左右自由地回旋运转。

运腕。现在一谈写字,总要涉及到执笔相关的所谓枕腕、悬腕和悬肘的问题。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形势使然的结果。初学毛笔字,一般采用枕腕法。写较大的字时,再练习用悬腕或悬肘的方式。

坐姿。人们常说“站如松,坐如钟”,的确如此。对于青少年来说,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非常重要。姿势不对,久而成习,不仅不雅观,对身体也不利,而且还会影响书法的艺术效果。因此,课堂上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即: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这些姿势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教师时刻的提醒,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方能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临摹。所谓练字,就是通过练习来逐步掌握某种字体结字和用笔的法则,学会表现其特点的技巧。临摹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董其昌说:“学书不从临古人,必堕恶道。”临摹就是为着掌握古人的法度,熟悉前贤的技巧,继承历代书法的精华。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读帖——临帖——再读帖——复临”的步骤要求学生。课堂上,我反复告诉学生:“眼睛是你最好的老师。”即:讓他们明白,要临摹名家作品,首先要仔细观察、读帖,把握每个字的结构,每一笔的长短、粗细、位置、运笔规律等。试以柳公权《玄秘塔碑》为例,“宀”上的点不置于略微偏左的位置,并且是用方点而不用圆点;“氵”的第一第二点距离较近,两点的倾斜度绝不相同,第二点的位置必定靠外,第三笔的形态总是左倾斜点与短挑的结合。观察明白后,再临帖。临帖过程中,可以边看帖边临,速度要慢,切忌速战速决。临帖后,对照字帖查找问题,再进行复临。这样不断重复这个步骤,自然而然就能掌握这个字的书写要领。

二、巧用媒介,提高效率

(一)熟练运用幻灯片

书法民展史和书法欣赏两大内容的教学在过去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幻灯正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教学“心字底”的写法,我就通过PPT展示“心”字从甲骨文到现在形状上发生的变化,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心”字刚出现时像个心脏,而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教学“一”的写法,教师可出示扁担或桥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掌握到它的书写精髓。

(二)适时使用投影仪

教师示范是书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中,却是一个不太容易解决好的难题。无论是把纸平铺着书写,还是把纸挂起来书写,学生都不易看清笔毫运行时的形状与轨迹。投影仪可以通过折射把都是示范时笔画的写法清楚地反映在屏幕上,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三、巧用机智,合作学习

将汉字形象化。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可在毛笔书法课堂中,只是单纯、枯燥地讲解书写方法,不仅不能让学生练好字,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失去书写的兴趣。于是,我们要把课堂儿童化,形象化。如:教学提的写法,我通过出示锥子、竹笋人图片,学生听后兴味盎然,颇觉有趣;接着加上各种人物提东西时的图片,学生又了解到提的方向;紧接着让学生做这个动作,他们顿时活跃起来,一笑过后,“提”的形象和运笔方向就会印在脑子里,熟记在心。

将要领编成儿歌。由于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易读好记,所以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我将许多教学对象编成儿歌,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既活化了字形,又感知了字形美。如“心字底,要牢记,左点低,右点高,三点齐头成斜线,卧钩弯弯如新月,笔画响应心相连。”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心字底的书写要领。

集思广益,合作学习。小学三年级学生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是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因此,毛笔字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又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但是,合作学习一定要讲究合理的方法,教师要考虑周全,明确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否则就会出现“边缘化”现象。如:在教学“云”和“理”的书写方法之前,我出示讨论、合作要求:三人小组选取其中一个字,分别从结构、笔画的位置、长短、粗细、运笔的变化进行讨论交流。组长A做好记录。1.首先,成员B从字的结构,笔画的粗细、长短进行观察介绍;2.接着,成员C从笔画的位置、运笔的变化进行观察介绍;3.每个成员介绍后,其他成员可相应补充意见。学生明确分工以后马上行动起来,整个课堂活而有序。

【参考文献】

[1]黄筒.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5

[2]欧阳中石.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巧妙书法教学激趣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