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2016-10-21麻伟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拓展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麻伟辉

摘要: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没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学习语文教材,自由而广泛的拓展阅读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因为语感的培养、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语言文字作品的广泛涉猎和独立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方法

“拓展性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拓展性阅读教学指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拓展性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問题及解决方法。[1]

一、存在的问题

1.拓展单一,迁移不足

在教有关春天的文章时,无论是哪个年级的教学都喜欢叫学生读背《春晓》或《春夜喜雨》,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使教学出现了拓展单一,低水平的重复。在讲授课文时,如需介绍课文作者、写作背景、涉及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我们注重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拓展阅读形式也较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由课文出发推荐阅读原著的形式。没办法提高学生课文阅读兴趣。

2.拓展无度,迷失文本

每一篇课文的背景都可能是一片知识的海洋,蕴含丰富资源,如果老师处处想拓展,无疑会讲不胜讲。课堂上就会存在拓展无度的现象,一节课都在集中进行知识补充,讨论拓展性问题,而有的拓展内容与文本联系不大,分散了学生对课文精读深思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真正能使学生用于读课文、品位语言或实践训练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2]

拓展性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阅读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受到限制。为了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我们应适当扩大学生阅读量,使之与课文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通过适当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空间。

二、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古人说得好:“未见易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心灵中机器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个“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3]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与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教师还应当利用红领巾广播做全校的优秀图书介绍;优美文章、世界奇闻、片段节选介绍;优秀书报展览,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起到导向作用。此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建立图书角,图上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三、通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阅读模式

1.课前收集信息资料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人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学习文本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学习收集资料,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能更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既拓展视野,又丰富知识。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广泛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有助于他们“建构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2.课中整合信息,扩展教材内涵

根据文章的阅读拓展需要,在揭题时给学生提供参考信息,增加了知识积累,给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方向,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兴趣,播下了课外阅读的种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在《太阳是大家的》预习课上,针对学生处于中年级,知识积累不多的特点,在揭题时先让学生说说各国不同风俗习惯,但由于学生接触的比较少,说得不多,教师此时可伺机播放各国不同风俗习惯的资料或图片,学生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更进一步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3.开展活动,不断提高阅读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致力于课堂之上,但绝对不是指自考课堂就能学好的。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该孜孜追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师生一起畅游书海,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在开办某届读书节就以“读经典美文,做博学少年”的主题活动,各个年级学生积极参加。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设计个性化的书签,二年级学生进行读书卡评比,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评级,五六年级学生做读书小报,向学生传达一份珍贵的友情。通过各年级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同学们可以尽情交流,尽享读书之乐,由于活动主要是由学生自己策划、编导,能够很好地发挥了个人聪明才智,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本身集教育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拓展阅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有多宽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拓展性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郑秀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院报,2015(15)

[2]王平.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3]高爽.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J].课外语文,2015(09)

猜你喜欢

拓展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