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

2016-10-21陈凤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自我概念数学成绩自我效能

陈凤云

摘要: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数学成绩优秀学生与数学成绩不良学生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差异。结果表明: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数学成绩优秀生和不良生在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优秀生均高于不良生,进而可以推断出两者的水平差异是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小学生 自我效能 自我概念 数学成绩

自A.Bandura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后,它很快就从临床研究进入到教育心理研究,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因为自我效能具有动机效应,所以,学生学业方面的自我效能应该与其学业成绩相关,尤其是数学这门被人们认为与动机相关尤为紧密的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1]

一、提出问题

A.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其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主要通过个体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四个信息源形成的;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困难条件下对活动的坚持性。而自我概念是指在个体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综合的自我观,以往的研究发现自我概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变量,高自我概念者倾向于有优良的学业成绩,低自我概念者倾向于有不良的学业成绩。作为一种综合的、稳定的自我观的自我概念与指向于某一特殊情境中的行为的自我效能是有联系的,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可能受到自我概念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研究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结合起来考察它们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并试图分析数学成绩优秀生与不良生的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差异,探讨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可能原因。[2]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学五年級两个班的108名学生,男56人,女52人,年龄10- 12岁之间。

2.材料

(1)数学自我效能量表

参照Betz和Hacketts1983年编制的、Bikkars Randhawa等人1990年修订的数学自我效能量表修改而成,该量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自我效能、解决数学学业问题的自我效能和完成与数学有关课程的自我效能,共15个题目的五等级反应量表,总分变化范围在15- 75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数学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64,效度为0.58。[3]

(2)自我概念量表

该量表是一个含25个题目的五等级反应量表,总分变化范围在25- 125之间,分数

越高表示自我概念水平越高。本量表在国内修订后的再测信度为0.73,效度为0.46。

(3)数学成绩

以五年级二学期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为指标,将被试的个人成绩按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的标准,分成高低两组,即数学成绩大于(X+ S)的被试为数学成绩优秀组,计34人,低于(X- S)的被试为数学成绩不良组,计32人。[4]

三、结果

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

各变量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数学成绩来说,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均具有显著的主效应,F(1,104)= 7.54,P< 0.01;F(1,104)= 7.36,P< 0.01。而且,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两个变量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交互作用,F(1,104)= 8.84,P< 0.01。这一结果表明,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对数学成绩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两者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自我概念水平高的被试倾向于有好的成绩,水平低者倾向于有差的成绩,而自我效能水平高的被试只有当其自我概念水平高时他们才表现出好的数学成绩,也即是说,数学自我效能只有与其自我概念一致时才能准确地预测其数学成绩。

对32名数学成绩不良组学生求其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偏回归系数,结果发现两者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842、0.3026,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二元线性回归的方差分析表明二者的综合作用也是显著的(F= 6.28,P< 0.01),这一结果也表明了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与不良组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关。

四、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但数学自我效能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受到其自我概念的制约,只有与自我概念水平一致时才能准确预测其数学成绩,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

以往关于自我效能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之所以得出不一致的结果,我们认为,其原因可能就是研究者们只考察了自我效能这单一变量的影响。前文已指出过,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将导致某一结果的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这一定义本身就缺乏准确地评定自我效能的足够清楚、客观的标准,而且,在不同的诱因条件下,个体可能作出不同的效能判断,在一种条件下,可能作出否定的判断,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可能作出肯定的判断。为了克服以往研究中设计的不足,在本研究中,我们把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结合起来,考察两者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发现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相一致时能准确地预测数学成绩,两者水平都高时,数学成绩就好,反之则差。

未来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上,应具体探讨自我效能是如何影响学业成绩的,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刘琳慧,涂丽莉,宁亚飞. 初中生认知风格与数学焦虑、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3,16(03) :153-155

[2]张云运,骆方,董奇,等.学校群体构成对流动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一项多水平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5(01) :79-82

[3]周国韬、戚立夫.人类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班都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述评,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6(4):38-44

猜你喜欢

自我概念数学成绩自我效能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基于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几点做法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