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生物社团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6-10-21朱慧
朱慧
【摘 要】中学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馨园公益社团为例,从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彰显社会价值三方面阐述了社团活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社团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社团;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118-04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组织,是为了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而组建的。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社团对课堂教育的辅助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科学课程,生物学丰富的教学内容更是给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平台。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课程的主要目标与任务。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也是成功的基石,对于中学生物教育而言,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義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我校(此处指“江办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下文同)馨园公益种植社团就是由学生自发组建,运用生物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中学生社团。社团的成立是因为我校的学生(即社团社长)参加了社会组织的比赛获得了一笔启动基金,该同学希望在学校、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把这些奖金利用起来,帮助到更多的人,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于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始了公益种植活动,社团给了孩子们很大的舞台,孩子们在这个属于他们的空间里不断成长。
一 以社团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社团开展的每一次种植之前,种植盒的分配、应季种子的选择、整个生长季的各种问题,这些都要通过每个小组的预先计划做好准备。活动前,做好大量资料的搜集和相关文献的检索。活动过程中,学生更是及时记录出苗情况、浇水情况、添土情况,及时请教专家和老师、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实验室里的多次实验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解决问题更有计划性与预见性,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精神。
社团共30多人,组织种植活动经常以小组为单位,男女生合理分配,男生的力量和胆量与女生的细心和敏锐互为补充,这种小团体的模式责任到位,分工明确。男同学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气活,如种植场地的除草、种植盒内的放土等,女同学则负责细致的活儿,如播种,收菜以及义卖后所得费用的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城市的女学生来说,徒手抓害虫也是一项挑战,这个时候男学生就会挺身而出,相对的,在男同学的带领下,参加种植社团的女同学胆子也大了起来,也慢慢地克服恐惧,学会了徒手将害虫绳之以法。种植的过程充满了辛苦与挑战,但是在团体面前,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这些过程都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宽容精神,这也是科学精神的表现。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同辈群体组织对学生个人能力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以播种为例,有几个小组一开始种植过密,导致光照强度不足,后来又要徒手进行筛苗,筛苗的时候又很容易伤害到根系,因此造成后期的生长不良。所以小组成员讨论决定,在播种时候采取科学播种方法,预估一个种植盒可以容纳的植株数,再严格控制间距进行播种,即使没有出苗,还可以进行后期的补苗。多次尝试后,这个方法效果非常显著。实践出真知,创新出完善,创新改革就是科学精神的重要表现。
各个季节选育不同的种子,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更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社团刚开始时候因为缺乏经验,种植盒内的用土量、用水量的控制,种子的萌发率低的一系列问题,学生都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进行修正,凭着执着的探索精神和实证精神,最终得出一套系统的种植理论。
二 以社团为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工作,按照特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社团以学生为主体,社团的教师是活动开展的指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社团学生的科学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下实现的。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一般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程序进行,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大展身手进行科学探究。因为营养土成本比较高,所以社团尝试掺加椰土进行种植,在实验初期尝试时,学生在设计时用营养土为对照,设置了纯椰土和椰土加营养土的不同配比为实验组,多次重复实验后得到了比较好的配比方案,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又掌握生产实践的知识。实验设计的控制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对照原则等的使用恰到好处,更是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水平。
在社团开展过程中,对不同菜品适合的土壤、水量等也都进行了研究,如白菜、菠菜、油菜等蔬菜叶面积大,组织柔嫩,蒸腾作用较大,消耗水分多,因此浇灌要勤;胡萝卜、红萝卜等蔬菜叶子虽然大,但是因为叶子有裂刻或茸毛,能减少水分的蒸腾,而且有强大的根系,因此需水量相对就少。在实践中,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领悟。从水的利用方向考虑,有一组同学结合物理学知识,还设计出了节水器,收集雨天的水进行自动浇灌,既节省了水资源,又减少了人力的投入。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探究一起实现,促进了科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社团本着绿色生态的概念种植,不添加农药和激素,因此,在虫害发生的时候学生更是集思广益,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清除的过程也充满了波折,但是波折之余收获也很大。如蚁害,大量的蚂蚁出现在了种植盒中啃食新鲜幼嫩的菜苗,社员们开始徒手解决,想过很多办法,如用甜食、沾有糖类的器具进行诱引,但治标不治本,依旧出现下一批蚂蚁。此时,社员们开始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或求助网络平台等,效果都不显著。社长和社员们专门去农村请教务农人员,后来得到一个途径,用黄鳝血清除蚂蚁。经过尝试,效果显著。这项发现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着手研究黄鳝血治蚁原理。后来请教国内知名黄鳝养殖专家后了解到,黄鳝血中含有一种有毒蛋白质,但是这种蛋白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就失去了活性,学生为此开展实验,采用加热黄鳝血和未加热黄鳝血实施治蚁,经过多次实验,证实效果非常显著,也同时得出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尝试撰写心得、科技论文,这种实践性的科学积累更是一种财富,为学生高中阶段科学探究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以社团为平台,彰显社会价值
当一颗颗种子播下以后,经过社员们悉心地照顾,绿色的小苗就会破土而出,这一抹绿色带来了新生命的希望,也带给社团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每一个生命,无论进化的高等与低等,结构的简单与复杂,都是大自然中平等的一员,即便植物,也是如此。生命是精彩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天气变化大,突然降温,社团成员们会给这些萌发的新生命盖上处理好的塑料尼龙纸;蔬菜种子发芽率低,社团的孩子们也会利用课余时间研究种子最好的萌发条件,实验室里的多次试验就是希望这些种子都能够展示属于它们的精彩生命。
“蔬菜当成宠物养”,这是学校教师对馨园公益种植社团的肯定。社团对社团成员自身的成长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一批批蔬菜的欣欣向荣让社团成员们心底发出了由衷地慨叹,当看到种植盒里面的植物开始开花,努力实现属于它们的生命梦想的时候,这种慨叹又变成了由衷地赞叹!守护好这些绿色生命就是守护好自己!
社团的梦想是“用我们的努力去改变世界”,社员们牢记社团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主旨。所种植的菜品多次在学校进行义卖,开展无人销售模式,自觉投币售卖,所售款项多次捐给社会的慈善助学事业。带动了一大批师生共同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之中,体现了中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当然,社团还会定期进行活动展示,也入选了大市级的十佳社团评选,很多社会人士也比较关注,给予社团较多的帮助。社团的努力,已经悄悄地在改变着世界。
要让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与生物科学有关的问题进入学校课堂,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时期就尝试扮演社会角色,培养社会的人,馨园公益种植社团活动的开展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当然,社团的后期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成本的投入远大于产出,社团管理模式的改进等,这些都是需要完善的,社团将尽最大的努力,带动社会的帮助,促进社团的不断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藤.中学生社团从“做中学”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4):78-79.
[2] 朱正威.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杨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