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学思品要密切联系社会环境
2016-10-21朱蕾
朱蕾
笔者任教小学思想品德课,多年的教学实践感到,思品教学的实践性应当是很强的,要让学生得以充分的践行,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平时的思品教学,为了学生能够比较充分地得以实践,我在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密切结合上做过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现付诸于笔端,期求方家予以教正。
一、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当今小学生的生活显得十分的幸福美满和丰富多彩,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也显得相当的单调和有其局限性。这就给我们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不管学生社会生活是怎样的单调,但以联系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之背景意识还是应当比较理想地建立起来的。怎样建立起这样的意识?窃以为需要为学生弥补这些内容的缺陷。因此,为了学生的需求,作为思品老师就应该坚持从学生之能见度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能够去比较广泛地涉猎社会生活。譬如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普及的优势下,我们经常利用思品课去声情并茂并颇有动感地呈现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社会生活镜头,让学生能够从一些社会现象中激发出关注社会的激情。譬如教学相关交通安全方面的内容,笔者就专题做了一些课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多幅相关交通事故方面的惨烈情景,还让学生去了解形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让学生知道遵守交通秩序和安全的重大意義。不少小学生家里都已经有了摩托车和小汽车,一些学生还当起督促父母安全驾车和不酗酒驾车的监督员。可见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作用是明显的,意义也是无穷的。要让思品社会教学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还需要我们去做有心人和热心人,多去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更需要我们去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即将学生所发现或经历的生活信息与思品社会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可以是提前教学相关内容,也可以是对已教内容的补充。不去放弃,经常实践,将会获取更佳的思品社会教学的效果。
二、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实践为原则
思品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品德践行,这是我们大家所公认的。以往几年我们青少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学生的思品教育以及初高中阶段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没有让学生去进行比较充分的实践。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人们,离开了具体而又充分实践的思品教育,就如同人们所常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道理是十分明显的。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实践为原则。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的实践途径也比较广泛。譬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教材文本上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表演意义上的实践,让学生在进入一定境界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感悟。学习《我们的合作》就是要让学生去懂得合作的快乐,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合作,进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思想意识。但相当多的小学生缺乏对合作意义及作用的感悟,而要形成学生这方面的感悟,则完全需要通过实践的途径,让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我们的合作》时就需让学生进行这样几方面的实践:首先是让学生进行现场拔河实践,利用操场进行拔河,利用拔河进行感悟合作的内容。在拔河前,让一个个学生去知道一些简单的知识;在拔河后,让学生去畅谈自己对拔河的感受和感觉。学生便比较有意识地认识到,拔河需要大家共同出力,由此学生还延伸起对其他合作内容的认识感悟。不少学生便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感悟而悟出合作需要我们去多出力气和多出智慧。虽然是小学生,但经过学生某些道德意义上的实践后,学生对思想品德意义上的理解和感悟显得更加的深刻、全面和广泛,尤其增加了遵守公共秩序和规矩的自觉性。
三、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创新为目标
从大处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从小处说创新也是我们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灵魂。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其创新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积极探究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灵魂。所以,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创新为目标。但在我们诸多思品社会的教学中,由于一些人对思品社会教学的偏见,也由于一些老师的浮躁,思品教学的照本宣科,还大有其人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全面创新和全民创造的前提下,我们为什么还是这样的不负责任?所以,从相关意义上,奉劝我们这些同行,要以积极的姿态践行学生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的创新创造。在平时的思品教学中,笔者从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去思考,从思品社会教学之必需去思考,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去思考,学生在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的创新创造的问题和策略,并注意在经常性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充分的运用。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为你高兴,与你分担》的内容,笔者让学生去回顾自身经历懂得分享他人快乐的意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呈现为你高兴、与你分担的相关画面,体察他人的情绪,学生便比较有意义地感悟到分享他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痛苦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以及增进友谊的有效方式。学生能够去感同身受了,对同伴也会显得关心,交往沟通的技巧也会逐步地增进和提高,从而真正创新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真谛,也从一定意义上形成小学生既想去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更愿意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去与大家进行一定意义上分享的意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