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2016-10-21李小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李小冬

【摘要】目的:探析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神经元(NBNA)、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能发育指数(MD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2周后,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PDI和M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儿的智力和运动能力的良好发展,对患儿的发展具有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新生儿的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围生期新生儿发生一系列的脑性病变,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资料,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4例;患儿的年龄区间为35~40周,平均年龄为(37.89±0.33)周;新生儿体重为2.4~3.9千克,平均体重为(2.81±2.36)千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3例;患儿的年龄区间为36~41周,平均年龄为(38.36±0.21)周;新生儿体重为2.5~4.1千克,平均體重为(2.92±2.34)千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保障患儿的呼吸功能顺畅、血糖灌注情况正常,并给予患儿早期视觉、听觉、感知功能以及肢体运动等干预和康复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90,300IU/Kg)皮下注射,每次300IU/Kg,继而静脉注射,每三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2周。

1.3 病例排除标准及评价标准

病例排除标准[1]:第一,严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第二,颅内大量出血新生儿;第三,患有严重性呼吸功能障碍及贫血新生儿。

评价标准[2]:神经元(NBNA)评分:对患儿的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力、行为能力以及被动肌张力进行评价,满分为40分,评分≥35分表示正常,评分<35分表示异常;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能发育指数(MDI),≥90分表示正常,<90分表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2周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PDI和M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原因较多,包括宫内窘迫、脐带绕颈以及羊水异常等,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唇发绀、神经异常、嗜睡等,若不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不仅影响患儿的智力和行为发育,甚至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血中红细胞生长的重要因子,当人体缺氧时,刺激激素的生成速度和生成量将会迅速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增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与红细胞膜上的特异因子结合,从而使红细胞增殖,进而分化,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和新生儿贫血的主要药物。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促红细胞生成素已成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对神经系统的重要保护剂,可增加血脑屏障,提升新生儿的神经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抗凋亡因子,可通过对多种信号系统的介入和导向,对细胞死亡产生一定的抑制性作用,从而对靶向器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加快组织修复,保障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PDI和M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促进患儿的神经元改善,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智力发展,对新生儿产生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较为显著,提升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儿的智力和运动能力的良好发展,对患儿的发展具有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汤茜,胡智盛,刘孟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03):346347.

[2]王钰,尹晓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08):729731.

[3]张春晖,陆春梅,胡姿平.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0):7677.

[4]王梦华.106例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

[5]李华香.纳洛酮联合治疗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