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对产后泌乳的干预作用研究

2016-10-21孙梅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孙梅红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中医护理对产后泌乳的干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临床资料为我院产科分娩产妇8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产妇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辨证施护,比较两组产妇进行不同护理后的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满足率高于对照组婴儿满足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遵照中医辨证理论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对产妇产后泌乳不足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产后泌乳;临床效果

妇女在产后多会因为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气血不足等原因发生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可占到产妇数量的25%左右[1]。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是不可获取的自然免疫来源,乳汁分泌不足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中医护理在增加泌乳量方面具有优势,可根据产妇的不同体质和症型,运用按摩、艾灸、食疗、药疗等多种护理手段,改善产妇产后亏气亏血、湿痰瘀阻、肝气郁结的体征。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乳汁分泌量不足的情况[2],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有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我院开展中医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进行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临床资料为我院产科分娩产妇80例,产妇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27.8岁,平均体重68.3kg,其中自然分娩48例,剖宮产32例,初次生产产妇62例,再次生产产妇18例。随机将8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产妇40例,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入组前先经过患者同意,产妇可积极配合治疗,无重要器官严重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3],建议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尽早哺乳,与婴儿及早接触,促进乳汁分泌,对乳头凹陷者,指导产妇进行乳头纠正,预防哺乳期间乳头皲裂,多食用和饮用水分多的食物,减少体液的流失。在哺乳时一手托扶乳房,另一只手做梳理,第一次哺乳时间适当,之后可适当延长。产妇要保持心情舒畅,夫妻和睦,避免情绪刺激,身体条件允许可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疏导不良情绪。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辨证施护[4]。气血虚弱型可服用方药: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酌情加减,水煎服,每日两次,取少泽、乳根、膻中进行艾灸,配合足三里、脾俞两个穴位,每个穴位5~10分钟,饮食上服用当归黄芪猪蹄汤;肝郁气滞型可服用方药柴胡、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甘草、路路通、合欢花、王不留行,水煎服用,每日两次,取少泽、乳根、膻中进行艾灸,配合内关、太冲,每个穴位5~10分钟,饮食上采用橘叶青皮猪蹄汤;痰湿壅阻型可服用方药:苍术、香附、陈皮、制南星、枳壳、半夏、川芎、滑石、白茯苓、神曲,酌情加减,水煎服,每日两次,取少泽、乳根、膻中进行艾灸,配合中脘、天枢,每个穴位5~10分钟,饮食可用黄花菜、黄豆、鸡肉、鸡内金煮烂后分次服用。

1.3 乳汁分泌量评价

分泌少:手挤乳汁少量黄色溢出,新生儿在哺乳后不能满足。分泌适中:手挤乳汁有溢出,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在两次哺乳间无乳胀感。分泌多:待新生儿哺乳后还有大量乳汁溢出,可满足新生儿,在两次哺乳之间有乳胀感。婴儿满足率=(泌乳多例数+泌乳适中例数)×100%/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记录相关数据用百分数表示,并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进行x2检验,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比较情况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见,观察组婴儿满足率高于对照组婴儿满足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后泌乳不足是指妇女产后因身体虚弱导致的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乳汁缺乏与产妇气血不足、肝气郁结、气血失调、气机不畅、经脉涩滞有直接关系。新生儿哺乳不当或哺乳不及时也会导致产妇乳汁分泌量少[5]。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食物,母乳中也包含了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可大大增强新生儿的自身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母乳是人造乳制品无法代替的物质,在哺乳过程中,母亲和新生儿也建立一种微妙的情感联系,可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倡母乳喂养提高产妇的产后泌乳量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传统产后护理的同时,根据产妇中医辨证进行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的母乳分泌量。中医护理多采用食疗、艾灸、按摩的方法,不应用任何副作用大的药物,中医护理方法是产妇和婴儿安全的保障,使产妇在舒心、自然的环境中顺利哺乳,提高母乳喂养率。本次研究在传统产后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儿满足率高于对照组婴儿满足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对产妇进行中医护理,对产妇产后泌乳不足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罗雁,朱建新,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03):107108.

[2] 沈琦,倪丽芬,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5193520.

[3] 陈琨,张学艳.中医护理对产后泌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104105.

[4] 彭桂芝,黄瑛.中医推拿治疗妇女产后缺乳疗效观察[J].柳州医学,2011,01(26):108109.

[5] 田万静.中医辨证催乳剖宫产后母乳不足62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1:45.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