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民工子女合作学习的能力
2016-10-21周月
周月
合作学习方式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任何一种学习状况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构造的往往是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既能够获得独立的思考,完成知识的突破,又能够参与积极的讨论,从不同的同学身上获得不同的学习启示,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同时在这个大环境中更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构造农民工子女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优良品质与协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由于乡村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式都要相对弱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教育者必须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先将农民工子女的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出来,让他们在学习中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进而将这种合作意识延伸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1.混杂分组 分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我们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我提倡采用“混杂分组法”,不能让学生单纯与想要合作的学生为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整体发展的阻力。
比如,如果让学生们自行组成小组,则有可能出现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与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一组,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一组,以及城市学生与城市学生一组,农民工子女与农民工子女一组。这样一来,组内基本没有差距,而组别之间差距甚远,这就失去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因此,在进行分组时,我们需要将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与学习效果差的学生,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搭配分组。这样一来,组内对于同一个学习问题就会产生相应的“资源”与“需求”。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学习效果,还能够消除隔阂,使得班级融为一体,更为农民工子女带来了更好的城市生活学习体验。
2.明确分工积极合作 明确分工积极合作这一点对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就小组而言,具体的分工有利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增加合作的整体利益。
比如在学习小组中,如果未能实现明确分工,就有可能出现外向好学的孩子一直处在积极参与状态,而内向懒惰的学生则一直游离于学习问题之外。因此,我们必须对小组内的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学生在组内都对应着一个角色,然而这个角色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任务的不同而转换。
比如,在我们经营英语小报告的学习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安排某几位同学进行资料的搜集,某几位同学进行句子的修正与文章组合,某几位学生负责对小组成果进行公开报告。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去,就不会出现某一个小组以城市孩子为讨论主导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小组积极性,增强合作学习能力。
二、农民工子女合作学习能力的具体培养
1.激发兴趣,想合作 合作意识是合作构成的基础,要养成农民工子女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农民工子女的合作意识,使之“想合作”。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学生由于自身学习需要而引发的一种学习行为,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需要开始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比如,在我们讲解数学中轴对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举行一个班级内部小组之间的“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大赛”,这样一来,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见闻不同,二者各自掌握对方不具备或者说不完全具备的图形“资源”,就会使双方形成一种组合的欲望。而这种需求的产生就会带动对组合学习的探索,成为合作学习的动机。
2.加强指导,会合作 光有合作的意识只能够构成合作的模式,而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力量。因此,我们教育者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甚至是班级之间的合作学习加强指导,让学生们学会合作。
3.体验成功,乐合作 成功的体验是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就更加重要了。不少教育者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民工子女在上課过程中显得比较拘谨,在合作学习中羞于表达自己,这正好就是一种缺少成功体验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适当地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鼓励学生合作。
比如我们在讲解“方程式”的时候,在组织学生进行“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探索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们对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式”进行合作探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积累成功体验,增加合作自信。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方式能够实现在城市生活体验中培养农民工子女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一目标,教育者需要注意不能只用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把握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法的科学调整。
结语:我们必须在常规的教学中,采用一切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这样一种合作学习的能力。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这一点同样十分重要。这是一种学习与生活的双重能力,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生活学习体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钢、蔡守龙.《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杰妮.《培养农民工子女合作学习的能力指导书》[N].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登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