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金融企业去杠杆路径的研究

2016-10-21张玉丽杨洋何玉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产品创新融资困境

张玉丽+杨洋+何玉

摘 要: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提出去杠杆。通过分析我国国庆的基础上对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的成因进行研究,在深入探讨高杠杆率风险的基础上,为非金融企业、政府以及金融机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融资;融资困境;产品创新;政府支持

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增大,经济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为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三期叠加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非金融企业必须降杠杆才能维持降低经济下行过程中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实现长期经济的V型反转。

针对非金融企业降杠杆问题,贾永军(2015)认为当前非金融企业主要通过负债的方式维持经营资产负债结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高杠杆的存在使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容易面临债务危机的危险。他建议通过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文稳健,应当从资本约束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调整。段清泉(2015)深入分析了企业去杠杆的理论内涵,他主张从所有者权益、债务结构等方向企业的杠杆率进行调整,改变当前杠杆率过高的局面。但是学者对于企业所面临的高杠杆的问题的分析缺乏辩证的分析,去杠杆的路径不够明晰。因此未解决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的问题,从杠杆率的成因角度出发,分析去杠杆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高杠杆率的成因

杠杆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使用较少的资本金,通过负债的方式完成对大量资金的运用的形式,它是一种以小博大的形式,伴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非金融企业不得不通过负债经营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只有在经营的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合理运用资金提高生产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向长L型的增长的新常态,高杠杆率的经营必然造成市场风险增大,为改变由传统的三驾马车带动的需求侧经济推动模式转向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国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经济实现了长达三十年的奇迹般的发展,这在世界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经济的迅猛发展意味着非金融企业的迅速扩张,而企业的资本金往往难以满足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负债经营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据统计,我国实体经济的杠杆率由1996年的105%,经过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杠杆率迅速攀升至217.3%,除经历08年金融危机使企业为了实现稳健增长的目标而出现杠杆率下降外,金融危机以后为刺激经济的增长,中央银行多次降准降息,刺激经济投资,随后杠杆率持续攀升。

其次高杠杆率也是由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决定的。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取决于市场流动性的大小,当市场流动性较高时,商业银行便会增加贷款的数量,使企业的杠杆率高企。而多年我国市场中流动性充足,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企业,在企业融资模式单一的情况下大规模放贷,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高杠杆率。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体系不完善也加剧了这一情况。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多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债券市场多以传统债券产品为主,债券二级市场不发达,产品丰富度较低,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直接融资市场准入门槛较为严格,普通的企业难以满足使其在缺乏资金使只能通过借债的方式缓解资金困难。

最后政策的原因也是导致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的另一个原因。受文化思想的影响,作为最大的资金盈余部门,居民多将个人的资金以银行资产的形式进行投资,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内需不足导致国内的经济活跃度不够,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过去的十年之后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产品市场的扩张过程中非金融企业只得以负债经营的经营策略。

二、高杠杆率的风险

首先是对非金融企业自身的影响,较高的杠杆率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诚然,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企业的适度的杠杆率对经济和自身都有一定的好处,即经济发展产品需求旺盛,非金融企业通过负债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产品能够迅速的被销售出去实现资金的回笼,资本的积累速度快速提高。而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成为全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企业在卖不出产品的同时难以收回本金,为维持经营指的继续借债,而此时的信用必然已经受到影响,融资能力下降,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发生企业的债务危机。而且部分产业产业链绵长,产业链中某一家企业的财务恶化必然会影响其他企业的财务,从而引发产业链的财务危机,影响社会的稳定。

其次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率将会影响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信用情况、发展情况以及政策指导进行贷款。当企业杠杆率过高,银行必然会降低该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一旦企业发生信用危机必然会导致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大,企业的杠杆率越高,信用风险越大,储户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保护资金的安全必然会前去提取存款,导致挤兑现象的发生,最终影响银行系统的稳定。

最后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的提高不利于政府政策的顺利实施。一方面我国经济的放缓的原因是为了摆脱通过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在给房地产企业降温的同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企业杠杆率较高将会促使企业为提高利润率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推高房地产行业价格的同时违背了政府结构化改革的政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杠杆率的提高在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政府必然会对一些面临困境的企业予以财政救助,在解决一部分企业资金困难的同时影响政府其他财政目标的实现。

三、去杠杆的政策建议

由于杠杆率是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资本与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的负债风险,换句话说是一种还债能力的体现。去除高杠杆率,我们可以从分子或分母的方面来考虑,可以降低分母或增大分子,根据企业、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分别从以下提出政策建议。

1.调整产业供给结构

针对非金融企业自身,结合当前经济下行趋势,我国以往依靠需求拉动型的产业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带来较显著的经济增长。为了提升经济增长动力,提出供给侧改革,力图从供给方面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非金融企业面临的大规模产能过剩,产品滞销导致大量资金不能回笼,资金周转不灵,更加阻碍非金融企业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非金融企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合理确定生产规模。

2.政府加杠杆助力非金融企业去杠杆

对于政府可以通过为非金融企业去杠杆过程中的资金清算、并购重组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当然这种资金资助并不是盲目的,对于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依靠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要控制资金资助,让其在市场竞争下慢慢退出市场。政府要为那些暂时性资金周转不灵有望实现飞速发展的企业而不是对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进行保护。在企业经济实力恢复以后政府就能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金融市场的波动给企业经营、去杠杆进程带来冲击。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确保资金流通顺畅,保证非金融企业去杠杆过程中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

3.完善货币信贷支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金融机构,可以加强对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支持,实行差别化信贷准则。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技术升级等非金融企业可以适度放宽信贷条件,加大支持力度。对于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长期亏损、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严控贷款要求。将“去产能”与“去杠杆”相结合,限制产能过剩企业融资规模,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用途。针对由于出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但具备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可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准确分类的同时,通过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贷款重组措施,缓解企业债务压力。

最后,需指明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限度的杠杆融资是金融效率的体现,无论是当下的企业“去杠杆”,还是未来的政府降杠杆,都不用完全消除债务融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防范过多的债务融资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

四、结论

去杠杆是当前经济下行政府为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而必要的政策。针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政策等原因造成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率,以及高杆杠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和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等,为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出解决高杠杆率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贾广军,杨辉平.对我国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化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5,04:3-6.

[2]段清泉.经济结构调整期企业去杠杆化路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3:8-10.

作者简介:张玉丽(1992- ),女,安徽利辛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产品创新融资困境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破解路径探讨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研究
拓宽非公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研究
供应链协同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效应与策略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