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计划:让适合创业的人更早地去挖掘自己
2016-10-21杨绚然
杨绚然
回忆当年的创业经历,零一创投合伙人赵勇总是会感慨1998年在清华读书时学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带给他的启发。当时和他一起参加比赛的还有清科创始人倪正东,美团创始人王兴、杨锦方,百合网创始人田范江、慕岩,中文在线创始人童之磊,The One智能钢琴创始人叶滨,慧点创始人姜晓丹等人,他们最后也都走上了创业这条路。
2015年离开恺英网络进入早期投资领域后,赵勇发现,虽然清华每年毕业3000名学生,但真正创业的只有1%,其中还包括艺术专业学生成立工作室,但国外的名校,学生创业的比例在10%?20%。
赵勇说,虽然如今社会和学校的创业氛围都很好,但名校生反而很保守,也许是因为选择太多,创业的机会成本太高。但在技术驱动的时代,名校生创业的效率无疑更高:从陈欧、戴志康、王兴到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业。
“但没打过仗,没带过兵,是无法真正了解创业的。”赵勇说。对于学生创业而言,需要三个阶段:第一,坚定创业想法;第二,进入创业的圈子,结交CEO;第三,清楚具体项目的阶段、方向、实施方法、如何融资等。为了对学生创业的前两个阶段有所帮助,今年暑假,零一创投联合清华大学开展了“门徒计划”,从有潜能并对创业有兴趣的清华学生中选出了11名学生到自己投资的11家创业公司中,跟随CEO工作,与CEO面对面地交流,近距离观察创业,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创业需要基因,也需要认识自我
不得不承认,创业是需要基因的。
刘洋是清华大学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也是这次“门徒计划”的学生之一。他参加活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知道如何把自己手里的项目推向市场。
刘洋赚得第一桶金是在小学时。他说,小时候的自己比较贪玩,喜欢烟花,于是就倒腾了一些开始卖,赚了100多元钱。高考完后,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开了个补习班,学费一下子收了十几万,这让他觉得,自己在做生意上是有些天分的。
进入大学,刘洋活跃于各个圈子里,和几个同学一起做了一个通过人工智能检查错别字的项目,并参加了清华的启创计划,还获得了创+提供的5万元启动资金。他们所开发的系统,错别字检测的召回率达98.3%,远高于Word,误判率为10%?20%左右。
在实习的两周中,刘洋跟着屋瓴的联合创始人兼COO朱峰出去拜访客户,进行项目推广,朱峰也会根据自身经验告诉他项目推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更长远地去看待项目。这对刘洋来说,是收获最大的地方。
但像刘洋这样对自己有清楚认知的仍是少数。赵勇说,人最大的困难是认识自己。他上大学的时候也很迷茫,甚至中午和晚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不一样。清华党委学生部部长,也是此次“门徒计划”清华方面负责人丛振涛说,虽然清华有很好的创业文化,学校也做好了很多工作,但实战资源比较少。
而不同系别的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计算机系倾向于做自己的项目,而最早IT的发展就是从清华开始的。此次“门徒计划”的学生谢宇辰,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就在帮北京的牙科医院做牙齿数据分析和图形对比的项目。但老工科专业的学生创业则偏向于稳扎稳打。
赵勇认为,学生创业并不用受到专业的限制,只要有强烈的兴趣钻研,就都可以尝试,这也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所缺乏的,因此,零一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提供一面镜子,让他们来认识自己。
创业艰难,但要清楚目标是什么
参加“门徒计划”之前,卢地有一些科研成果,包括专利和奖项,也有一些想法,因此想了解一个项目从零到一的过程是怎样的。另一方面,他对创业也有着很多的想象,觉得创始人也许就是坐在阵营后方运筹帷幄。但实习结束,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创业的艰难。
卢地今年从建筑技术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被保送研究生。他所实习的比菜价是一家蔬菜B2B平台,有大量的时间都需要和商贩们在一起,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推广,人手不够的时候甚至还要搬箱子。“在比菜价,没有一位创始人是不能搬箱子的”,这句话让卢地印象深刻。
卢地说,创业者要清楚所有琐碎事情背后的逻辑。就像很多业务员觉得自己是一个倒买倒卖的人,所做的事情一点都不互联网。如果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就不会明白这个过程的重要性。
卢地让比菜价创始人侯晓琴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思路清晰,作为名校生也一点都不娇气,搬箱子的时候没有丝毫抱怨。但正如上面卢地所说的,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能发现它的价值。比如,做过标重的环节才知道它的要点是什么,才能把它放心地交给别人去做,同时明白如何设置KPI,如何管理团队。“创始人不仅要发现问题,带领大家往前走,还要培养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卢地说。
百合网创始人兼CEO田范江说,他在学校时就做了创业的尝试,做了一款搜索引擎,但当时的投资人说他们不务正业。虽然现在好多投资人都很重视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大学生创业者还是要面对来自亲人的压力,以及资金上的压力,因为创业并不是一个人的信念,而是整个家庭的信念。就像田范江说的,大学生创业的劣势是管理经验不足,因此创业者要在社交能力、组织管理和扩充资源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而清华的学生更要注意社交圈子的多元化,因为身边的同学同质化比较严重。正如中国创业学院院长徐中所说,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只要方向对了,勤奋加上坚持,5?10年后都不会太差。
不要用套路束缚自己
参加“门徒计划”的同学,各自带着不同的创业愿望。
郑安然说,他打算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甚至可以休学创业,因为试错成本很低,但他目前还没有确定的项目,对需求的考虑也不是很详细,因此还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寻找更新的点子。
刘洋也赞同把大学当成一个试验场,试试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创业。他说,虽然也会有对学习的顾虑,但时间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多锻炼一下自己未尝不可。
但卢地对自己的看法是,在学生阶段进行创业模式创新并不靠谱,因为它需要全身心投入地去了解行业上下游的需求,整合资源。相反,技术创业会靠谱很多,也是他所擅长的。但他认为,现在的经验和能力还不足以让他选择休学创业,因此希望能够完成研究生的学习。
对于是否在大学期间创业,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认为,什么事都是顺其自然,当年他们都是尝试,但现在回头来看,出了很多的优秀创业者和投资人。
赵勇的看法是,虽然目前普遍认同的工作几年再创业从大概率上来看是对的,但创业的时间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创业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而中国学生需要的,就是“海盗精神”,叛逆一点,甚至要敢于去蔑视权威。零一也并不拒绝投资学生创业团队。赵勇说,人生没有公式,如果那1%的人有机会走更快的曲线,就让他们去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