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本科师范生非师范性就业现象探析

2016-10-21徐小球

武陵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专业本科师范教育师范

徐小球

(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 451000)

英语本科师范生非师范性就业现象探析

徐小球

(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451000)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湖南X大学连续4届英语本科师范教育毕业生入职行业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X大学英语师范生毕业就业率比较高,但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脱节的现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弱化与泛化、课程体系设置中英语专业师范职业技能特色的缺位、学生择业的功利性思想、英语师资培养保障机制的断链等因素是导致当前高校英语师范生就业岗位的非师范性的主要原因。强化高等学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英语师范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特色课程建设,建立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保障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是规避英语本科师范生非师范性就业的有效路径。

入职行业现状;英语本科师范教育;非师范性就业

高等学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中规模最大的外语类主干专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产业化改革以来,高校扩招导致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人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精英教育”向“英语大众教育”的转型促使社会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质疑。教育部于2013年11月掀起了我国高等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新浪潮。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颁发了各类纲领性文件,对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如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这些纲领性文件成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地方高校专业转型、拓展学生就业空间、增强学生创新就业能力的重要依据。然而,如何针对高校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性改革,依然处于探索性阶段。尤其是在当前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连续4年下滑,并被教育部红牌或黄牌警告的严峻形势下,以湖南X大学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连续4届毕业生入职行业现状为视角,对英语本科师范教育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非师范性现象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新近教育部高教指导委员会规划与制定《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英语本科师范生入职行业现状的统计

为了探求高校英语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内在规律性,我们以湖南X大学英语教育本科专业2012届至2015届毕业生的入职行业的就业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教育部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式,结合湖南X大学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见表1)和入职行业现状分布特征(见表2)可知,该高校的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连续4年的就业率均高于95%,但就业岗位与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相关度均在10%以下,入职行业主要为私企、三资企业、国企和政府部门。这一现象充分表明,该大学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着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师范专业脱节的现象。

注:表1和表2的相关数据来源于湖南X大学招生就业处提交的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二、英语本科师范生就业岗位与专业脱节的原因

针对X大学连续4届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入职行业以企业和政府部门为主流且就业岗位与专业脱节的现实情况,我们通过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湖南省开设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的15所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造成高等学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脱节的原因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1.高等学校英语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弱化与泛化。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就业压力的成倍增长也促使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于是复合型人才、双语型和主副型人才也成为指导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时髦词,并使培养中小学英语师资的教学目标日益被弱化,并动摇了高等学校英语师范教育的专业本位性,其结果必然导致英语师范教育本科人才的非师范性特征。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0)》中并没有提出英语教育师资培育的字眼。这充分说明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英语师资的社会目标在这一时期开始弱化。而备受社会关注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2011)》则指出,英语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阔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巧和一定的科研方法,综合素质较高,教师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适应新课程改革,能熟练的运用英语在教育、外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1]。这一培养方案虽然把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从宽泛化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拉回到英语师资的轨道,体现出英语教育师范性的回归,但同时也凸显了英语师范教育的复杂化和教育任务的繁重化。《湖南X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将该校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英语教师教育方向为主体,积极探索发展经贸英语和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培养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以及经贸、文化、科技等行业所需的应用型英语高级人才。X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连续4届毕业生入职向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分流的显著行业性特征充分表明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弱化与泛化是导致师范教育本位失真的原因。

2.课程体系设置中英语师范职业技能教育的缺失。学高为师、德高示范的培养目标一直是我国师范专业通识教育的主旋律。一个学校的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与该专业的师范性特征相吻合,是衡量该专业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英语教师不但要把握中外英美文化的基础性知识,更要把握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才能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通过查阅湖南X大学课程结构,发现该高校英语本科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并分别放置于学院及大类专业课程平台、学科基础互通课程平台、专业共性课程平台及专业个性课程平台之下。该大学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开设了西方文化入门、高级口译、教育学、美国文学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这6门课程作为教育专业方向课程,并由高等教育师范部承担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教学。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生道德修养等通识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的基础必修课程。在英语教育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践中,虽然注重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的培育,但培养教学基本功的三笔字、基础英语教学教法、英语教师教态、英语教师职业道德、现代英语教育技术、艺体技能(教学简笔画、教具制作、墙报绘制)等英语教师教育职业技能的专业性课程却表现出极度的缺位。这种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导向截然成为“英语+教育”的机械模式化,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未能体现出“英语教育职业技能+”的师范主体性特征。同时,《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2011)》明确指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教学热情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而在英语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却缺失与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的对接。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目标的吻合度不强,必然导致英语本科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现代基础英语教学的需要,进而表现为英语教师培养中的师范性缺位和培养目标的无序。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其他企业(私有企业、上市公司、外贸公司)为主体的社会企业,对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一般本科院校师范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一般普通高等院校英语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始出现“英语+”的混乱性。如“英语+法律”“英语+经济”“英语+人力资源管理”“英语+旅游”“英语+外贸”等课程体系。其结果加剧了本科英语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变化的无序,使得英语专业培养基础英语教学师资的师范性特色,在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职业课程面前变得苍白无力。英语本科师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混乱性导致基本功教育缺位,最终也使得英语教育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失去了在教育行业立足的根本。

3.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育保障机制的断链。事实上,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有利于我国英语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英语师资教学能力的培育离不开英语师资就业保障制度。然而,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中,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育保障制度的断链弱化了高等学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的社会功能。梳理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英语教育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招生计划始见于1993年,经过5年的运行,在1998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时,又将其取消,使得英语教育作为本科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尚未完全成熟便中途夭折[2]。尤其是2000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订的《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明确规定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使得一些师范院校只在专科层次设置与保留英语师范教育专业,为九年义务教育培养英语师资,也使得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育的专门化制度进一步断链。直到2010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后,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开始重视本科层次9年制义务教育师资的培育工作。教师教育的双重专业属性,决定了英语师范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属性。但是,长期以来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育保障机制的断链性影响以及复合型、双语型和主辅型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功利性思维始终左右着英语教育教学设计者的顶层设计,使得主导者未能从满足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角度去进行有效改变。《X大学英语专业培养人才计划方案(2010)》中明确将核心目标定位为培养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这种目标定位明显滞后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内容,更体现出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未能适应基础英语教育的时代性要求,并加大了培养目标与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育保障机制的断链性。

4.学生功利性择业观的影响。英语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就是要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的层次与质量,培养出更多乐于奉献、热爱英语教育事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既是英语师范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品质培育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然而,在对湖南X大学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的择业意愿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选择愿意去具有良好的薪酬的企业就业,并表示即使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无关也无所谓;85%的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当英语教师,从事英语教学;75%的学生选择如果有机会能够从事国家公务员工作,就不会从事英语教育;68%的学生选择当英语教师是迫于就业难的无奈;只有10%的学生选择愿意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甘当英语教师。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学生就业的功利性思想十分严重,也反映了高校英语师范教育中择业价值观教育的严重缺位。因此,培养出来的英语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常常缺失了“奉献、热爱”精神,背弃了师范教育的社会责任,而盲从于追求薪酬较高的社会职业,如国家公务员、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私企等,毕业生明显缺少从事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的职业自信和道德责任。

三、英语本科师范生非师范性就业的规避

1.强化高等学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因受到就业市场需求指挥棒的控制,培养目标在英语师资或英语复合人才之间做钟摆式摇摆。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回归到培养高质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英语教师本位,而不是通用式复合型低素质的英语教师。这就要求英语师范生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系统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事实也证明,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弱化与泛化,必然影响教学队伍、学生发展、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英语师资培育的关键环节。本科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更加严格地与非师范教育专业区别开来,而不是涵盖非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专业技能训练。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专门化训练与培养一直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994年、2010年和2011年教育部先后制订与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均明确指出,要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技能基本功大赛,强化教育教学实践,实现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培育与基础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的对接。这些文件的实施为强化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定位和目标定位提供了指导性意见。英美国家本科阶段的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十分简练明晰,即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并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辩证结合与统一。因此,依据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明晰国际化视野下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当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2.注重英语师范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特色课程建设,杜绝“英语+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英语师范教育专业并不是“英语+教育”的简单学科课程的叠加,而应该以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和职前教育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为突破口,实现“英语教育+”的多技能协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高等院校虽然开设了英语师范教育专业,但英语师范教育教学仍然使用的是英语专业课程和教育学专业课程简单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必然导致英语师范教育专业缺失与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又缺乏从事英语师范教育所必备的教育素养内核。因此,在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过程中要注重高等学校英语师范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特色课程建设,切实围绕英语师范教育专业,进行口语技能、书写技能、读写技能、信息技能和艺体技能的专业能力培养,延长英语教师教育的见习与实习周期,实现英语师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的有效对接,促进英语师范教育专业与基础师资培育的有效结合。

3.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密切合作的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实行的直属高校免费师范生制度和一些地方政府推行的5年制大专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为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事实上,高等院校开设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也可以借鉴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积极响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教育事业的国家政策,依据地方的英语师资需求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建立起促进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英语师资培养有效对接的长效保障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改善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就业稳定性。因此,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密切合作的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保障机制是提高教育产出质量,稳定基础英语教育师资,改变高校英语本科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脱钩现象的重要手段。

4.引导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设置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热爱教师职业的优秀英语教师,而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正确择业价值观是决定学生完成学业后愿意从事基础教育行业的主导因素。金钱至上、为官至上的择业观必然导致学生完成学业后从事社会高薪职业或进入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行列。因此,在英语本科师范教育过程中要强化英语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英语本科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理性择业,使其不再盲从于对经济效益好的社会行业的热捧,而是甘于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饱满热情致力于基础英语教育教学,让就业岗位与英语师范专业保持高度一致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2011)》《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及《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政策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作为英语本科师范教育改革史上的大事件,为高等院校英语师范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有效解决当前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脱节的现实性矛盾,不仅是推进高等教育英语本科师范专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更是高校英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略的实践基础,对丰富《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011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B/OL].[2016-05-09]http:// wenku.baidu.com/view/f8255227192e45361066f50d.html

[2]李辉.对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外语教学,2011(6):49-52.

[3]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责任编辑:刘英玲)

A Study on the Non-Normal Employment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Majors

XU Xiaoqi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51000,China)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dada of working sectors and the result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this essay makes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in Normal English education in university,involving teaching objective,curriculum system,guarantee system as well as educational design,all of which are dealt with in the latter part with relative suggestions.

working sectors status;Normal English education;non-normal employment

G64

A

1674-9014(2016)05-0138-05

2016-06-21

徐小球,女,湖南桃源人,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专业本科师范教育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师范学人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